缓控释制剂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发展历程 国外: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缓、控释制剂;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被医学界认可; 目前国外上市的缓、控释制剂药物约有500种以上,销售额约占全部制剂的10-15%。 国内: 1990年版《中国药典》只收载了茶碱和地尔硫卓控释片两个品种; 2000年版《中国药典》以及近几年经卫生部批准的口服缓控释已有30个品种。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RP) 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CRP) 控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SRP CRP 释药速率不稳定,释药过程服从一级速率或Higuchi释放方程 释药速率恒定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多符合Fich’s定律 主要是延缓释放,不考虑使难溶药物释放加快 控制药物释放系统,包括使难溶药释入加快,如渗透泵片 对血药浓度和有效持续时间要求不严,可谓普通制剂到CRP的过渡产物 严格控制血药浓度和有效持续时间,属精密给药系统,即血药浓度受给药系统控制。而释药虽然恒速,但释放量超过体内吸收,即血药浓度受吸收过程控制者不属于CRP,如有些透皮吸收制剂,血药受角质层控制。 包括的剂型广,多为溶(蚀)解和不溶解的骨架制剂 多为膜控释和渗透压控释系统 SRP与CRP的比较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1、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顺从性。使用缓控释型口服药,则每日或几日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2、减少血药浓度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口服缓控释制剂能在吸收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浆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缓控释制剂 优点:不需要频繁给药,能在较长时间内 维持体内的药物有效浓度 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的药效。 缓、控释制剂对药物的选择 1. 根据半衰期 一般T1/2太短或太长不适宜(1h或 24h)不适宜;半衰期很短的药物,即T1/2<1h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因为要维持缓释作用,每个制剂单位(如片剂)的药量必须很大,一般单剂量最大为0.5~1.0g为宜。但也有例外,如硝酸甘油,半衰期很短,约1~4分钟,由于其剂量很小,故现已制成2.6mg的硝酸甘油控释片上市。 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即T1/2>24h,一般也不必要制成缓释、控释制剂,因其本身具有药效持久的作用。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地西泮T1/2为32h,美国药典收载地西泮缓释胶囊,不过这种情况不多。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运行时间(由口至回盲肠)是8~12h。因此,超过8~12h,使吸收增加困难。 2. 根据药物吸收部位 如果药物吸收部位在胃与小肠,则缓释、控释制剂应设计在服药后8~12h释放完全,如果释放太慢,则药物尚未完全释放,就离开吸收部位,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如果药物吸收部位在小肠某些特定部位如硫酸亚铁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与空肠,故设计此类药物缓释制剂,应大部分在小肠上端释放,若缓释制剂在通过某一区域前释药不完全,则不利于吸收。 对于胃肠吸收范围有限的药物可以制成胃内漂浮制剂,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 此外,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药物,如丙胺太林和普鲁本辛,若制成缓释制剂,其生物利用度会降低,因为药物在小肠释放后就被分解。 3.根据药物的溶解度 溶解度很低(<0.01mg/ml)的药物,其本身就有延效作用,因为药物在胃肠的释放过程受药物溶出的限制。受溶出速度限制吸收的药物有地高辛、灰黄霉素和水杨酰胺。 对于制备缓释制剂溶解度的低限为0.1mg/ml。即大于该限度的药物,才考虑设计为缓释、控释制剂。因为药物释放取决于药物在水性介质中的溶解度,若药物不易释放,则难以吸收。 特别对扩散机制释放的缓释制剂,若溶解度低,则扩散驱动力就不足,故影响药物的释放。 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及释药原理 (一)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剂量大小; 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 分配系数;稳定性 。 生物因素:生物半衰期 ;吸收 ;代谢 。 (二)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浊与扩散相结合原理、渗透泵原理、离子交换作用原理。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