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感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二、感觉的编码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四)感觉阈限测量方法 最常用的感觉阈限测定方法有三种: 韦伯定律(Weber’s law): 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常数。)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 不同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K(韦伯分数)分别为: 音高 0.003 亮度 0.017 重量 0.020 响度 0.100 皮肤压觉 0.140 咸味 0.200 心理物理定律:物理刺激的强度与感觉量之间的关系 对数定律(费希纳): P = KlgI + C 乘方定律(史蒂文斯): P =K In P:感觉到的大小 I:刺激的物理量 K和n: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性特征 四、感觉过程的规律 感觉的适应 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1. 同时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继时对比: 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的现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红色—温暖、革命(红军)、权力、竞争、活力、吉庆(喜事) 兰色—凉爽、宁静、永恒 绿色—和平、生机、希望 黄色—高尚、豪华、振奋 皇帝、黄马褂 白色—轻快、纯洁、真诚 医院、白衣天使 黑色—沉重、悲哀、恐怖、神秘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盲人触觉、听觉灵敏 感受性的发展: 品烟师、品酒师 第二节 视 觉 一、视觉刺激 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 光波的特性: 强度、波长、纯度人对光波的感知:明度、色调、饱和度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屈光系统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一)明度(brightness) 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绝对阈限:晴朗的黑夜中距离48公里处的烛光 差别阈限:中等强度时符合韦伯定律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 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二)颜色 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的三个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波长(光源、物体)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加法) 颜料混合(减法)P100图 色觉缺陷:色弱、色盲(全色盲、局部色盲) (三)视觉的空间因素 1.视觉对比 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 (教材书前彩图) 明暗对比 同时对比 颜色对比 2.马赫带现象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3.视敏度 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为视力。常用视角表示。 视角是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最小可见敏度:视觉系统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 最小间隔敏度:视觉系统区别物体间最小间隔的能力。(E型视标)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