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精彩运用 秋天是一首诗。郁达夫读出了孤独与沉静,毛泽东品出 了阔大与豪迈,我心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况味呢?“蒹葭苍 苍,白露为霜。”但凡这个时候,我都会吟诵起这首清丽的 诗。秋天的菊花在花丛中姗姗来迟,那柔美的花影在所有的 花朵凋谢之中,显得格外娇媚。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 乘着一叶扁舟,带着淡淡的哀愁划桨于江面之上,远方天际 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两岸柑林硕果累累,散发出诱人的橘 香。站立于船头,舒展着筋骨,秋风吹皱了一池的江水,在 我的心灵激起阵阵涟漪,枫叶们不停地挥舞着,飘荡在天地 之间,看透世间一切生与死。听见吹过耳畔的飒飒风声,像一首渐行渐远的离恨歌。哀伤凝聚在心头,冷风吹不散,在梦中飘逸的飞花,如此轻盈。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朗朗乾坤,不禁感叹“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啊。我深深地吸一口气,湿润的空气中带着浓郁的桂花香,飘送在那迷人的深秋之际。我拾起一片枫叶,注目凝望,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任凭“花自飘零水自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之,一阵凉风习习,扑面而来。所有凝聚在心头的惆怅与孤独,在这个深秋,随着落叶一片片翻飞,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扎根于天地之间。那片丛林中,想想已是“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秋雨的陪伴,淋湿了我的心事,抚平了我的心绪。秋枫,注定了我一世的忧伤,一世的痴狂,唯有秋日里把心深深埋藏,压抑着内心的悲愁。默叹着,时光亦悄然而逝。 随着岁月推移,人生的变迁是亘古不变的定律。谁也挡不住时光匆匆的脚步。秋,似落叶般的凋零,又似花谢花飞的凄美,但多少农民单爱她的硕果累累,多少文人墨客独爱她的诗情画意,而我爱秋,爱她的深沉,爱她的静谧,爱她内心独有的那份宁静。 (节选自《秋天是落木的季节》) 三、一试身手 阅读完“精彩运用”后也请你利用提炼的这一课内素材,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平仄(zè) 一椽(chuán) 嘶叫(sī) 譬如(pì) B.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橄榄(lǎn) 歧韵(qí) C.普陀山(tuó) 房檩(lǐn) 椭圆(tuó) 夹袄(jiā) ﹒ ﹒ ﹒ ﹒ ﹒ ﹒ ﹒ ﹒ ﹒ ﹒ ﹒ ﹒ 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 颓废(tuí) 潜意识(qián) 【解析】选C。“椭”应读tuǒ,“夹”应读jiá。 ﹒ ﹒ ﹒ ﹒ 【穿针引线】 (1)你能写出“歧韵”的“歧”的形近字吗?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 (2)你知道“颓废”是什么意思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岐 跂 肢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委 靡。 自读文本 故 都 的 秋 一、走近作者 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 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1922 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 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 社”,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 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 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 本宪兵秘密杀害。 主要作品:《沉沦》《出奔》《春风沉醉的晚上》 《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 二、相关知识 避世遣愁话“秋意” 1931年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游山玩水的隐逸生活。这期间,作者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