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逐点突破——情感类鉴赏题的三个常考角度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鉴赏诗歌的情感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三:体会情感类型;分析情感变化;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一、体会情感类型
1.(2014·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 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
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2.(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再让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1.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提示:抓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愁”“怨”“喜”“悲”之类。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上词中的“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抓住诗歌的题目和注释等。
2.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情感变化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 戍
[明]刘 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 笳:号角。
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最后两联描绘的景象可抓住“天迥”“江空”和“荒草”“白雪”“黄沙”概括出荒凉之气。诗人的情感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前途的忧心,但并不绝望,“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又显示出一丝坚韧与希望。
答案: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西曛: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