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综论
贵州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综论
颜勇、雷秀武
?
【内容摘要】 本文全面论述了贵州多元文化状态下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类型、价值,以及开发与保护传承等问题。
【关 键 词】贵州;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类型和价值
【作者简介】颜勇,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雷秀武,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6—0036—24
一、概述 1.贵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概貌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处东径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西宽510公里,南北长570公里,总面积176168平方公里,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溶岩山原,通称贵州高原,平均海拔1107米,地势由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倾斜。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个州,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四个市和毕节、铜仁两个地区,87个县(市、区、特区)。在贵州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7%为山地与丘陵。其中73%为岩溶地貌,溶洞极多。乌蒙山脉、大娄山脉、武陵山脉、苗岭山脉纵横于贵州全境。南北盘江、红水河、乌江、阳河、清水江、都柳江等珠江、长江水系的支流奔流于万山丛中。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也适宜于人类生存繁衍。全省范围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每一地区内高山深谷落差大,导致各地在同一季节、同一时间内西北和东南、山上与山下的温差较大,出现“十里不同天”的现象。由于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有的地形地貌,使贵州高原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古代民族交汇的大走廊和民族集结地,是我国民族血统最多元的省份之一,华夏族系、氐羌族系、苗瑶族系、百越族系的诸民族及蒙古、回、满、藏等民族因不同原因于不同时期、不同方向进入贵州,与原住贵州之濮人相交汇,在共同开发贵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贵州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贵州少数民族基本概况 (1)贵州少数民族人口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现有民族成份49个,除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外,其中大部分少数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工作调动、工作分配、复员转业安置、从事商贩等来黔定居的。据2005年11月1日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贵州省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其中,汉族为2273万人,占总人口的61.02%;少数民族为1452万人,占总人口的38.98%,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居全国第3位。贵州是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和水族的最大聚居区,在贵州的世居民族中,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同一民族总人口的48—98%。 (2)贵州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民族分布呈现出汉族分布在城镇及交通沿线附近,少数民族多住在农村及远离交通沿线的边远山区的特征。苗族、瑶族、彝族主要住在山上,仡佬族多住于山谷,布依族、侗族、水族等大部分傍水而居。“高山彝苗水仲家(布依族旧称),仡佬住在石旮旯”、“苗家住山头,夷家(指布依族)住水头,客家(少数民族对汉族的称呼)住街头”等民间俗语就是对贵州民族主体分布格局的生动概括。汉族和苗族是分布最广的两个民族,全省各地都有分布。汉族集中居住在黔中、黔北、黔西北;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黔西北和黔东北;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黔中;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黔东地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北和黔北;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和黔西南;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黔北、黔西北和黔中;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回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中;白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瑶族和壮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畲族分布在黔东南和黔南部分县市;毛南族分布在黔南部分县内;满族、蒙古族分布在黔西北部分县内;羌族分布在黔东北的石阡、江口两县境内。 (3)世居民族创造了贵州的历史 世居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创造了贵州的历史,推动着贵州社会历史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以濮人为主体创建了以夜郎为首的且兰、漏卧、钩町等若干民族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汉武帝一方面承认这些邦国存在的客观实际,分别封之为王为侯,一方面将其纳入中央王朝统一管辖之下,设置犍为郡,嗣从犍为郡地划出夜郎及其旁国地置牂舸郡,下就各邦国地各设1县,贵州历史上开始了郡国并存局面。西汉末年,夜郎王、钩町王和漏卧侯等为争夺土地举兵相攻,不听中央王朝调解,夜郎王尤为不恭,王朝遂将其杀灭,其余诸小国亦渐不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地政局长期处于鼎立、对峙的动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