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自然观 生态危机 什么是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人口激增 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日益枯竭 人类正在以远离自然的方式生活 (一)人口激增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亿;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则显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达到70亿,2014年达到77亿。 世界人口在13世纪50年代的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时期后就不断地增长,当时的世界约有3.7亿人。随后由于战争等因素,增长速度时快时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50年代起,由于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因素(如战争和饥荒)的减少,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每年超过1.8%。这一状态持续到1970年代。1963年世界人口增长了2.2%,达到了历史峰值。随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发生改变,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40年前,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当前的预计都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增长,但由于较难估计出生率下降等因素,无法得出具体数值,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将大约在75亿至105亿之间,取决于出生率下降的速度。长远看来,估计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将停止增长并缓慢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分析也对人口增长能否可持续表示担 忧。 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而正常值是103-107,形势不容乐观。 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 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 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 义上的“光棍”。 人口激增的影响 粮食供给不足 就业问题严重 人民生活贫困化 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伦敦烟雾事件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 )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三)自然资源日益枯竭 土地荒漠化 土地受污染严重 淡水资源减少 森林资源: 地球森林面积曾达76亿公顷,现在只有不到36公顷。过度砍伐和毁林开荒,使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 淡水资源:目前全世界用水量比100年前增加了10倍。世界上大约60%的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全世界有80个国家大约15亿人面临供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大约3亿人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现在开采矿产的速度不断加快,使某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面临枯竭 (四)人类正在以远离自然的方式生活 生态经济模式 经济行为模式: 一. 提倡“立木经济”,反对“伐木经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