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专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olmes,压力源:生活事件量表。 华盛顿大学,样本5000人。 第二节 士兵常见的压力事件 150,临界调整点。 150---199之间,37%的患病几率。 200---299之间,患病的可能性为51%, 300 以上, 100%。 (2)压力反应 Selye,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分三期 : 1.警觉期 (Alarm):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血糖、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功能及代谢的异常。 2.抵抗期 (Resistance): 认知媒介很重要。 3.衰竭期(Exhaustion):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增高。 (3)压力认知(媒介) ---积极的认知:柔化、减轻压力反应,适度压力感; ---消极的认知:锐化、加重压力反应,过度压力感。 类 型 过度压力感的具体表 现 生理 方面 头痛、心悸、腹泻、感冒、高血压、癌症等 认知 方面 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低、 记忆力减弱等 情绪 方面 烦躁、焦虑、恐惧、自卑、愤怒、嫉妒、抑郁等 行为 方面 退缩、攻击、物质依赖、自闭、自杀等 2.压力应对 遇事往好处想 确立生活的意义 不轻言放弃 Just do it! 理性调整目标 学会转移、宣泄 主动寻求帮助 遇事往好处想 推销员 解梦 确立生活的意义 存在主义治疗大师:弗朗克Viktor E. Frankl He who has a“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ny “how”. -Nietzsche F.(尼采) 确立了生存的意义,就能忍受(任何)生存的痛苦。 不轻言放弃 推销大师:成功就是枯燥重复后出现的风景。 韧性,心理资本。 Just do it! 事情不是难才不做的,而是因为不做才难的。 做是硬道理。 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疗法。 先开枪,再瞄准。 理性调整目标避免“习得性无助” 朝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学会转移 运动、听音乐、创作(画画、写作)、倾诉、痛哭、旅游、放松练习等。 主动寻求帮助 心理老师 专业人员等。 中学生心理危机识别--自杀率极高的心理疾病 第一位 抑郁症     第二位 精神分裂症    近几年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其中不乏成绩佼佼者。导致孩子脆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一般可能都与情绪抑郁有关。 抑郁症(情感性精神病 )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三低”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精神运动性抑制。 症状昼重夜轻。 精神分裂症 临床主要症状: ①幻觉、妄想(重性精神病症状 ); ②思维松弛、思维破裂; ③没有自知力。 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 自杀死亡率约为10%。 妄想型 青春型 紧张型 单纯型。 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 1、类神经衰弱状态 ??? 头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倦怠等(无痛苦体验) 。 2、性格改变 ??? 性格反差大,或疑心重重,怀疑别人。 3、情绪反常 ??? 对人淡漠疏远,或无缘故地紧张焦虑害怕。 4、意志减退 ??? 变得懒散,仪态不修,没有进取心。 5、行为动作异常 ??? 独处不爱交往,或做些莫明其妙的动作。 神经症 分类(CCMD-3) 恐惧症 焦虑症 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工 作 顺 利 爱 情 甜 蜜! 武汉市新入职教师培训专题(2015) 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江汉大学 陈慧君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程度鉴别 二、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三)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社会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个人层面 附:中学生心理危机识别 专题内容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健 康 社会适应 身体发展 心理健康 三个维度: 身体健康: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心理健康:心理与行为统一、行为与环境协调、人格稳定; 社会适应:社会功能健全,社会适应良好。 人际、职业、家庭。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经验标准 症状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统计学标准 经验标准 包括两方面: 其一,当事人的主观体验(痛苦、不适感); 其二,观察者的判断(行为怪异、人格改变)。 症状标准(医学标准) 如躯体疾病一样,有生物病理依据(器质性损害)。 然而,许多心理障碍缺乏之。 变通为看症状,所有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都是有症状的。 心理测验。 社会适应标准 与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文化习俗不冲突。 社会功能(人际、职业、家庭)良好。 不同时代、不同地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