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辙学术追求及其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 苏辙学术追求及其启示.doc

苏轼、苏辙的学术追求及其启示 喻世华 (江苏科技大学 学报编辑部 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在苏轼、苏辙心中,经世济用、建功立业、致君尧舜是首选,学术著述为第二,文学艺术为第三。当建功立业遭受挫折时,苏轼、苏辙把主要精力投到学术著述上。对苏轼来说,“平生功业”在黄州、惠州、儋州;对苏辙来说,“平生功业”则在筠州、循州、雷州以及许昌。苏轼、苏辙学术追求显示的责任意识、精益求精态度、直言批评的独立学术风范,对今天的学人无疑具有极大启示意义。 关键词:苏轼与苏辙;学术追求;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苏轼、苏辙以文学名家,人们大多关注他们在诗、词、文、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但究其实,在苏轼、苏辙兄弟心中,文学艺术只是小道,或者说只是他们的业余兴趣爱好,首选是经世济用、建功立业、致君尧舜,其次是学术著述,再次为文学艺术。但学界对苏轼、苏辙学术追求的探讨,相较于对其文学艺术、从政经历的探讨显得薄弱。在“中国知网”主题栏输入“苏轼 学术”,与苏轼学术真正有关的论文也就3篇;在主题栏输入“苏辙 学术”,与苏辙学术有关的论文也只有3篇,且都集中在对《诗集传》。因此有必要对苏轼、苏辙的学术著述和追求展开深入探讨。 苏轼、苏辙的学术追求 苏轼、苏辙心目中的学术与今天人们对学术的界定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是,苏轼、苏辙对学术的界定比今天人们对学术著述的界定要严格得多,在他们心中,能够称为学术著述的只有对经、史、子集的阐释,具体说,在他们兄弟的著述中,只有《易传》《书传》《论语说》《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老子解》七部书可以称为学术著作,其余的策论、政论、史论等并不在学术之列,而今天人们对学术著述的界定其实是包括后者的。就联系说,苏轼、苏辙对学术著述的界定,与今天人们对学术著述的界定又大致是一致的,对经、史、子集的阐释现在也还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 苏轼、苏辙对于学术的追求贯穿了他们一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他们的青少年时期,这一点苏辙表现得特别明显。皇祐五年(1053),苏辙15岁,“辙少读《易》与《春秋》,好道。”【1】121至和元年(1054),苏辙16岁,“辙作《夏论》、《商论》《周论》。”《栾城遗言》:“公年十六,为夏、商、周论,今见于古史。”【1】121虽然如此,但《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老子解》四部学术著作直至政和二年]1482《与王定国书四十一首》之十一则告知著述结果:“某自谪居以来,可了得《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今又下手作《书传》。迂拙之学,聊以遣日,且以为子孙藏耳。子由亦了却《诗传》,又成《春秋集传》。”[4] 1519-1520当书稿完成,他郑重地向前辈文彦博献上自己的著述:“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 [4] 1380 在惠州、儋州,苏轼对于《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进行了认真修订并最终定稿。在惠州,苏轼为朱振借阅书籍于己表达由衷的感激:“前日蒙示所藏诸书,使末学稍窥家传之秘,幸甚!幸甚!恕先所训,尤为近古。某方治此书,得之颇有所开益。拜赐之重,如获珠贝。又重烦令子运笔,益用愧感。老拙不揆,辄立训传,尚未毕工,异日当以奉呈也。题所作书易传论语说吾作《易、书传》、《论语说》,亦粗备矣。呜呼!又何以多为。苏伯固某凡百如昨,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如来书所谕,其他何足道。《论语说》,得暇当录呈。绍圣元年(1094年)九月(1094年)……九年(笔者按,元祐九年,即绍圣元年)三月…….借书于州学,不足者,求之诸生,以续古书之缺。明年三月而成。凡六十卷。盖予十年所欲成就者,俯仰而得。” [7]443从苏辙的叙述可以看出,《古史》在一谪筠州并没有完全“刊正”,只完成了“七本纪、十世家、七列传”部分,“《古史》欲成身愈困,客来未免答讥嘲” [8]330可以佐证在一谪筠州期间并没有完成该书的写作;《古史》完全成书是在再谪筠州期间。苏辙另外一部学术著作《老子解》也是在一谪筠州时著述的,《跋老子解》:“予年四十有二,《诗传》、《春秋传》、《古史》予昔南迁海康,与子瞻兄邂逅于藤州,相从十余日,语及平生旧学子瞻谓予:子所作《诗传》、《春秋传》、《古史》三书,皆古人所未至,惟解《老子》差若不及。凡居筠、雷、循七年,居许六年杜门复理旧学,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政和二年政和二年尝抚卷而叹,自谓得圣贤之遗意。缮书而藏之,顾谓诸子:今世已矣,后有达者,必有取焉耳。兔罝惟解《老子》差若不及惟解《老子》差若不及予予至海康,闲居无事,凡所为书多所更定,乃再录《老子》书以寄子瞻。自是蒙恩归北,子瞻至毗陵得疾不起。逮今十余年,竞不知此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