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情的月亮
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国学部八年级语文教案 执笔者: 杨伟伟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班 级 时 间 教学内容 《多情的月亮——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一课时 教学目标:1. 积累古典诗词中带“月”的诗句。
2. 感受诗词中“月”的形象。
3. 体味“月”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月”的形象。2.体味“月”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情境启发式 问题诱导式 归纳总结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起月亮,我想很少有人会不喜欢,特别是我们古人。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随意一抖,便会叮叮当当掉下许多个“月”字来。于是乎,“千里婵娟”是月,“小楼吹笙”有月,“芦花深处”有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我们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空灵澄澈、冰清玉洁的世界,感受这一轮多情的月亮。
二、整体感知
1.预习:上课前一天从《中学生古典诗词三百篇》中选出十首诗词让学生反复朗读
《望月怀远》《出塞》《鸟鸣涧》《月下独酌》《月夜》《枫桥夜泊》《十五夜望月》《乌夜啼》《水调歌头》
2.感知:你喜欢这些诗词中的哪一首?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诗?这十首诗有什么共同点?(都写到“月”,说得具体一点,都借“月”的意象表达了某种情感意蕴)
3.意象:简单说来,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概括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三、品读感悟
思考:在具体的诗篇中,月亮这个意象有着怎样的意蕴,起着什么作用?
1.《月夜》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情感意蕴: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类文延伸:《望月怀远》《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一剪梅》
2.《鸟鸣涧》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情感意蕴:以月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类文延伸:《竹里馆》《山居秋暝》
3.《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情感意蕴: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寂寞清愁。
类文延伸:《月下独酌》《乌夜啼》《水调歌头》
4.《把酒问月》《春江花月夜》(节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酒问月》(李白)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情感意蕴:以月蕴含人生之短暂,时空之永恒。
类文延伸:《出塞》《石头城》
小结:由于诗人的身世境遇、人生追求等各异,加上时代背景的不同,“月”的意象便也有了丰富的内涵……,老师也忍不住对这轮“明月”说点什么——
千年之前的夜晚
你装饰着诗人的梦
千年之后的春天
你目光清澈
轻叩我额头
“当”的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什么?同学们把它补出来吧,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四、诗意总结
是啊,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的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恒久相伴的诗意。
集体备课建议:
个性化修改:
附:板书设计
多情的月亮
相思离别之情
悠闲自得之意
失意孤寂之苦
生命短促之辈
《多情的月亮——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教后反思
株洲市外国语学校 杨伟伟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学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
因此我以十首写了“月”的诗引入,让学生课前反复诵读,再在这个感受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学生很快就把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
学生在“月”的意象分析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是出乎我们预料的,这是教学的生成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意象分析的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