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产地质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生产地质研究

第一章 生产地质条件 一、教学目的: 掌握褶皱构造、断层、煤厚变化、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和识别、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 煤层厚度变化 §1-2 矿井地质构造 §1-3 岩浆侵入煤层 §1-4 岩溶陷落柱 三、重点与难点: §1-1 煤层厚度变化 一、煤层厚度分类 (一)按煤层结构 1.总厚度 2.有益厚度 3.可采厚度-达到煤炭工业指标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4.最低可采厚度-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煤层的最小厚度。 (二)按煤矿生产需要分类 1. 极薄煤层 0.3~0.5 2. 薄煤层 0.5~1.3 3. 中厚煤层 1.3~3.5 4. 厚煤层 3.5~8.0 5. 特厚煤层 >8.0 (三)按煤层厚度变化形态分类 1.层状煤层-煤层连续,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全部或绝大部分可采。 2.似层状煤层 (1)藕节状煤层-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化较大。其可采厚度面积大于不可采面积,可采煤体分布比较密集,形似藕节。 (2)串珠状煤层-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化较大。其可采厚度面积与不可采面积相当,可采煤体分布尚密集,形似串珠。 (3)瓜藤状煤层-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化较大。其可采厚度面积小于不可采面积,可采煤体分布比较稀散,形似瓜藤。 3.不规则形状煤层 (1)鸡窝状煤层-煤层断续,形状不规则,呈鸡窝状。 (2)扁豆状煤层-煤层断续,形状不规则,呈扁豆状。 4.马尾状煤层-煤层分叉以至尖灭,形状似马尾。 二、煤厚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一)煤层厚度的原生 变化 1.地壳不均衡沉降 特征: (1)煤层分叉、尖灭有一定的方向性 煤层层数增多,厚度变薄,分叉方向为地壳沉降幅度和速度增大的方向; (2)向着沉降幅度和速度增大的方向,煤系的总厚度及煤层中矿物杂质含量有增大的趋势; (3)分叉煤层顶底板岩性变化大; (4)煤层分叉形式受控于沉积环境的变化。 2.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底凸薄化) 特征: (1)煤层顶平,底不平; (2)煤层变薄方向为底板凸起的方向,厚度逐渐变薄; (3)煤分层或夹矸被凸起的底板所阻隔; (4)底凸薄化主要发生于煤系底部煤层。 3.同生冲蚀 (1)条带状分布,面积不大; (2)冲刷带为砂质岩,夹煤碎块; (3)冲刷带与煤层有共同的顶板。 (4)冲蚀带附近,煤的灰分增高,光泽暗淡,质量较差。 滨海沼泽中堆积的泥炭层遭受海水冲蚀而导致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是: (1)煤层直接顶板常为石灰岩,煤层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或槽沟; (2)当海水冲蚀影响范围较广,即冲蚀比较严重时,在一定范围内煤层几乎完全缺失。 (二)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 1.后生冲蚀 (1)冲刷带呈条带状分布,范围大; (2)冲蚀带内煤质变劣; (3)冲蚀带为砂质顶板。 2.煤厚构造变化(构造挤压) (1)煤层原生结构破坏 在煤层增厚或变薄处,原始结构全部遭受破坏,煤变成鳞片状或碎粒状,往往可见很光滑的挤压面和不规则的小褶曲; (2)煤质发生变化 煤层中夹石层常和煤炭物质混杂在一起,造成煤的灰分增高; (3)顶底板构造构造不协调 煤层顶底板多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层互相穿插; (4)沿煤层的走向或倾向,煤层的增厚带和变薄带常相互交替出现。 (5) 瓦斯涌出量变化 3. .岩浆侵入引起煤厚变化 岩浆侵入煤层,使煤层形态和厚度发生很大变化,煤层原始结构、煤质遭到破坏,甚至大片煤层被吞食或变成天然焦,给矿井采掘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三、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影响采掘部署 分层开采 单层开采 2.影响计划生产 3.掘进率增高 4.回采率降低 5.影响矿井的服务年限 四、生产矿井对煤厚变化的研究任务 1.收集矿井范围内的煤厚资料 2.进行煤厚的探测 3.进行新开拓区域煤厚的预测 4.最终核定勘探程度不足或新发现煤层的工业价值和开采条件 五、煤层厚度的观测 (一)观测的基本要求 1.穿层巷道揭露煤厚点,均要观测建卡 2.顺层巷道按矿井地质规程要求进行观测 稳定煤层 100 ~ 50 m; 较稳定煤层 50~25m; 不稳定煤层 25~10m; 极不稳定煤层<10m。 3.回采工作面间隔7~10天 (二)煤层的观测 1.观测内容: (1)煤厚 (2)煤层结构 (3)煤岩类型 (4)顶底板岩性 (5)煤质 (6)含水性 (7)产状 注意: (1)揭露全厚度时,每个观测点测量煤厚; (2)煤层对比困难时,仔细观测煤分层煤岩类型和煤质情况; (3)冲刷点仔细观测冲刷标志,并推断冲刷便薄方向、深度和范围; (4)煤厚变薄、分叉、尖灭时,重点观测煤厚变化与煤层结构和围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