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软饮料200508
News Flash
1、上海果汁饮料果汁含量不达标。日前,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协会对该市流通领域的柑、橘、橙等果汁饮料进行了比较试验。本次受检的29种样品中,有4种样品的部分实测值与标准值或明示值不符,符合率86%。另外,还发现有3种果汁饮料样品的标签标识不完整。
2、功能饮料同期销量下降。在长沙市的大部分商场、超市中,各种功能型饮料今年纷纷降价,下降幅度达10%~20%,并且同期销量下降近五成;长春市也同样出现类似情况,价格更是下降幅度达20%~30%,销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3、专家欲联手制定“运动饮料”新标准。目前,我国的食品协会和体育专家正在联手制定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运动饮料标准,这个标准将进一步明确运动饮料的各项指标以及各种成分的配比。专家指出,运动饮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定的糖含量;以达到迅速补充能量的目的;适量的电解质;低渗透压;无碳酸气、无咖啡因、无酒精。
4、受中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委托,山东省质监、外经贸部门开始对美国食品标准和日本食品标签等5项TBT通报进行评议。通报草案中涉及日本就果蔬汁、胡萝卜汁、碳酸饮料和腌制农产品标签等作出的新规定。
5、从今年9月1日起,国家将重点监控对关系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金融安全等6类工业产品,包括饮料在内的加工食品类名列第一位。
6、今年夏天受天气情况的影响,饮料市场总体感觉旺季不旺,在我国广东、长春等地的销售点,饮料纷纷开始了集体降价,甚至在前期已降过价的茶饮料和果汁饮料,又有小幅降价。
News Analysis
2005年7月中国生产软饮料338.2万吨
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7月,中国生产软饮料(不含酒精饮料)338.2万吨,比2004年同期增长19.5%,比上月增加24.6%。其中,碳酸饮料79.8万吨,同比增长18.2%,比上月增长14.1%;瓶罐装饮用水140.9万吨,同比增长23.2%,比上月增长14.3%;果汁及果汁饮料58.7万吨,同比增长36.3%,比上月增长31.2%。
2005年1-7月,中国累计生产软饮料(不含酒精饮料)1892.2万吨,同比增长19.5%。其中,碳酸饮料、瓶罐装饮用水和果汁及果汁饮料同比分别增长14.1%、14.3%和31.2%。
Table 1, Outputs of Soft Drinks in 2005
Unit: 1,000MT
Jul.
2005 Total of Jan. to Jul. 2005 Jul. 2005 against Jul. 2004
(+-%) Total of Jan. to Jul. 2005 against total of Jan. to Jul. 2004 (+-%) Soft drinks 3,382 18,922 24.6 19.5 Carbonic acid drinks 798 4,355 18.2 14.1 Drinking water in bottles and barrels 1,409 7,413 23.2 14.3 Fruit juices and drinks 587 3,668 36.3 31.2
我国软饮料行业2004-2005年发展特点分析
软饮料市场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2004年中国软饮料产量2373万吨,比2003年增长16.84%。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915.06亿元,销售收入878.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8%和20.01%。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依然是饮料的主体和龙头老大,三者的产量合计比重达到82%,比2003年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碳酸饮料以23%的产量份额获得30%的销售收入份额;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以17.17%%的产量份额获得19%的销售收入份额;瓶装饮用水以41%的产量份额只得到10%的销售收入份额;其他品种销售收入的份额如下: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为9%,固体饮料为15%,茶饮料及其他饮料为17%。
2004年饮料行业利润为63.4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与产量22.66%的增幅形成巨大反差。在利润增加的品种中,除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利润增幅为107.88%外,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的利润增幅较小;茶饮料及其他饮料的利润降幅达34.31%。
时至2005年上半年我国饮料工业平均增幅高达23%;上半年饮料总产量、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8.2%、23%、25%,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测年底国内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53.8多亿元。
据BOABC分析,伴随着市场化竞争和发展,我国软饮业在2005年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两方面:
饮料工业主产日趋集中化,主产省绝对优势加强。今年4名仍然是广东、浙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