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气相色谱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1 概述 一.色谱的产生: 1.由Tsweet于1906年创立。Tsweet在研究植物液色素成分时,将植物液的浸取液加到一根填充了碳酸钙的竖立玻璃管中,浸取液中的色素被吸附到碳酸钙上,然后用石油醚冲洗,结果发现在玻璃管内的色素被分离成几个具有不同颜色的色带。他将这种分离方法称为“色谱法”,色谱由此得名。在此后的20多年里,几乎无人问津这一技术。到了1931年,Kuhn等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分离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从此,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此后,相继出现了各种色谱方法。 2.GC是英国生物化学家Martin等在液-液分配色谱的基础上,于1952年创立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分离方法。 3.Golay(戈雷)1956年发明了毛细管色谱柱,使得气相色谱分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Holmes(霍姆斯)1957年成功实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ass)。 二. 气相色谱法的定义: GC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的固定相状态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色谱法中,填入玻璃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如离子交换树脂法中的树脂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色谱柱(chromatography column):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称为色谱柱。 三. 色谱的分离原理: 流动相带着样品流经固定相,由于样品在固定相之间的溶解、吸附、渗透或离子交换等作用的不同,样品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地分配过程,使得原分配系数具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后,彼此分离开来,先后流出色谱柱。 五. 色谱法的分类(一):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分类 色谱法的分类(二):按固定相存在状态分类 色谱法的分类(三):按照分离原理分类 1. 基线与基线漂移 基线:在色谱操作条件下,仅有流动相通过监测器时,由记录仪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缓慢地变化。 2.死时间与死体积 死时间(dead time):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惰性组分,从进样到出峰的峰顶点之间测得的时间,以tM表示。 死体积(dead volume):死时间内流动相流经色谱柱的体积,又指色谱柱填充固定相后的空隙体积。 3.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从进样到组分峰顶点之间测得的时间,用tR表示。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时间。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从进样开始到监测器中样品浓度最大时,流动相流经色谱柱的体积。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 4.相对保留值 相对保留因子γ21 (relative retention value):组分2与基准组分1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 5.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 标准偏差σ:σ为正态分布曲线上两拐点距离的一半。正常峰有σ为0.607倍峰高处的色谱峰宽的一半。 半峰宽Y1/2=2.354σ:峰高一半处色谱峰的宽度。 峰宽或基线宽度Y=4σ:通过峰两侧的拐点做切线与峰底相交的宽度。 6.分离度 分离度也称分辩率。它是指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 一般情况下,当R1时,两峰总有部分重叠;当R=1时,两峰能明显分离;R=1.5时,两峰已完全分离。更大的R值,分离效果会更好,但会延长分析时间。 若在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分离度为0.68,要使它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米? 8.2.2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认为,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段,在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色谱柱塔板高度用H表示,K小的先出柱,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 (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理论塔板高度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 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 续前 小结 1.塔板理论的贡献: 从热力学角度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