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一、概述 定义:坐骨神经通路放射痛 病因:挫闪、外伤;感受风寒湿邪;体内病邪外窜流注经络(湿热、瘀血、肝胆郁火) 病机: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病经:足太阳为主,有时兼及足少阳 二、临床表现 (一)现代医学 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 干性坐骨神经痛: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 (二)经络辨证 1 足太阳经证:下肢后侧 2 足太阳少阳经证:下肢后侧、小腿外侧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泻法。 处方: 足太阳经型: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足太阳少阳经型:环跳 承扶或殷门 委中 阳陵泉 绝骨 昆仑 方义: 加减:腰椎病变引起者,加腰3-5夹脊,后溪(后溪环跳,腿痛刺而即轻) 操作:注意体位,针法。 (二)其他疗法 1 刺络拔罐 : 2 电针 3 穴位注射 4 头电针:对侧感觉区 5 耳针:坐骨神经 腰椎 神门 (三)经验与体会 1 首尾取穴法治疗肌注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 2 刺络放血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3 柴胡桂枝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4 深刺夹脊治疗坐骨神经痛 5 杜德五取环跳、阳陵泉的经验 第四节 痿证 肺热叶焦:《素问.痿论》 脾胃虚弱:《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肢不用”,“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脾胃湿热:“湿热不攘,大筋挛短,小筋驰长;挛短为拘,驰长为痿。” 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 治痿独取阳明 外伤性截瘫夹脊穴必用。 李学才截瘫寅时双下肢木胀不适案。 第六节 面瘫 一、概述 定义: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 现代医学病因:多为病毒引起的面神经炎。可参考神经病学。 病因:1 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或毒邪,体虚或胃气虚时最易)2 生气(肝胆郁火外窜经络) 3 内外合邪 病机:经筋功能失调(足阳明(目下)、足太阳(目上) ) 此外,还与以下经络有关:足厥阴(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足少阳(耳后乳突部或耳部)、手阳明(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二、临床表现 (一)现代医学 1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2 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颅外型、颅内型) (二)中医辨证 1 辨外感内伤(是受风引起还是生气引起?还是内外合邪?是风寒或风热或毒邪?) 2 辨经络脏腑 A 只有面部症状者,足阳明经筋病 B 伴有耳后乳突部或耳部症状者,病在阳明少阳 C 颅内型(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腺分泌障碍等)病在脏腑或病邪已入脏腑(胃、肝、胆)。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疏调经筋,通经活络。取以局部取穴(足阳明)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阳白 四白 太阳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方义: 加减:味觉减退+足三里;乳突部疼痛或听觉过敏+阳陵泉(再加中渚亦可);泪腺分泌障碍+太冲。哪儿看着不舒服,就在哪儿取穴。 操作:浅刺透穴。重灸翳风。面经者已影响血分,需在太阳、耳尖点刺出血。 (二)其他疗法 1 皮肤针 2 刺络拔罐 3 电针 4 穴位贴敷 (三)思考与体会 1 面瘫不尽属外感,颅内型味觉减退者,外邪由胃经入腑,多发生于胃气虚之病人(足三里诊治);有听觉过敏或外耳道疱疹者,为肝胆郁火外窜,需引势利导,顺手牵羊。 2 治疗面瘫越早越好。早期不能刺激? 3 牵正散并非常用之方。 4 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治疗面瘫。 5 关于早期使用激素问题。 6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一、五输主病 思考与体会: 1 “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合治内腑”是指五输穴吗? 2 对“井主心下满……合主逆气而泄”有不同观点。马传江论文 3 对“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的临床应用体会 二、子母补泻 (一)本经取穴法 阴经:木火土金水 阳经:金水木火土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如肺(金)虚补太渊(土生金,补其母),实泻尺泽(金生水,泻其子) 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 如胃(土)火牙痛,当泻厉兑(井金 ),改泻内庭(荥水) 心(火)虚脏躁,当补少冲(井木),改补少海(合水) 二、子母补泻 (二)异经取穴法 实则泻其子经本穴;虚则补其母经本穴 何谓本穴? 是指与本经五行属性一致的腧穴。如土经土穴,火经火穴之类。 例子详见课本。 三、因时而用 有不同的说法。 了解即可。 张灿甲教授对此有深入研究。可能与古代历法不一有关。 第二节 原穴和络穴的临床应用 一、原穴应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 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 不论病之寒热虚实皆可用。 思考:原穴是经之原穴还是脏腑之原穴? 二、络穴应用 络脉所过,主治所过; 表里两经所过,主治所及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