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的榕树》教案2015-11-15
教学目标:
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乡愁》(配乐)
也有这样一位诗人,少小离家,一别30载,离家的的感觉渐行渐深,于是乎终于不能抑制住自己对家的思念,对家乡的物,是,人,对故乡的思念发诸笔端,写下了一首无比深情的思念之歌,这位诗人就是黄河浪。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走进作者,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 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1960 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1975 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
《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
2、 解决生字词(更正,补充)
注音:
鬈( )曲 兀( )立 汩汩( ) 镌( )刻 苍虬( ) 凹( )槽 皮癣( ) 饭甑( ) 温馨( ) 荫( )庇( ) 蓊( )郁 粗犷( ) 摇曳 ( ) 泯( )灭 袅袅( ) 虔( )诚
淳( )朴 脸颊( ) 黝 ( ) 黑 笼( )罩
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 凉飕飕( )
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
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
4.汲水:到河里打水
5.兀立:高耸突出
6.镌刻:雕刻
7.虔诚:恭敬诚恳
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
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 病,也指灾祸
11.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12.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3、 文本研习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结构,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据此可以探究回忆性散文常见的写作思路?(分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成果)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 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文章很明显以香港和故乡两地的榕树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回忆性散文常以“眼前(现实)——回忆——眼前(现实)”的方式结构全文
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找出明显的过渡句?
明确:①由小儿子吹着榕树叶玩耍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 ② 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 ③“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④“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