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防雷技术与科学-01第一章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测表明,下行梯级先导发展到塔顶上方约30m处,并且水平距离大约也为30m。从A点处的最后一个梯级到塔顶的直线距离为37 m,但是连接过程选择了一条更长、更迂回的路径。 如果连接过程发生的地方低于照片上的下行先导的最后一个梯级,即低于点A,则下行先导的最后几级梯级有可能成为连接过程的一部分。 当下行负先导分支和上行正先导相连接时,先导通道底部的负电荷迅速地向下移动到地面,导致大量的电流流人大地,并且使接近地面的通道变得非常亮。 当前一次闪击电流停止后100 ms内,之前闪电通道的上部仍有额外的负电荷存在时,第一次闪击之后的闪击(称为“后续闪击”)才会被激发。 当有额外的电荷存在时,一个称为“箭式先导”的连续传播的先导(与梯级先导相对),会沿着之前的回击通道向下移动,然后又一次沿着闪电通道将负电荷从负电荷区泄放。 闪电通道中的亮度和电流沿通道持续向上传播并且以光速的1/3到1/2沿先导通道的分支向外(向下)传播,这一过程称为首次回击。 在首次回击电流停止流动之后,闪电也许会停止,这种放电叫做单闪击闪电。 由梯式先导到回击完成的第一次闪击,约为几十毫秒又出现第二次放电闪击。积雨云中分布的电荷互相被绝缘的空气所隔,电荷的迁移聚集到该点是需要时间的。 第二次闪击沿着旧导电通道直冲下来,中间不再歇息,这称之为“直窜先导”。它带着大约1,000A的电流,以大约1×10 3~2.1×10 9(平均为2.6×10 3)cm/s的速度冲向地面。 待电荷重又聚集到荷电中心后,就循原先通道再次放电,这时云中发出的流光不再是梯式先导那样缓慢推进,而是顺利快捷得多,称之为箭式先导,当它到达地面上空一定距离后再次引发地面窜起的回击,组成第二个完整的放电闪击。 箭 式先导 闪击放电的次数最多的可达26次。 有些闪电仅包含一次闪击放电,这称之为单闪击地闪。 由于每次闪击放电都要消耗云中的电荷,所以后续的主放电强度将越来越弱,最后直至雷雨云中的电荷消耗尽为止。 由一次闪击构成的地闪称为单闪击地闪,由多次闪击构成的地闪称为多闪击地闪,如图中给出相机摄取的了多闪击照片,一次闪电过程由12次闪击组成。多闪击地闪各闪击间隙时间,在无连续电流的情况下平均为50毫秒左右,其变化范围为3~380毫秒。 首次回击的峰值电流大约是30 kA,继后回击的峰值电流一般为10~15 kA。 正极性梯级先导的梯级没有负极性梯级先导的梯级那么明显。在地面测量到的最大的正极性回击电流峰值比最大的负极性回击电流峰值大得多。 最大正极性的回击电流峰值可以超过300 kA,而最大负极性的回击电流峰值却很少超过100 kA。然而,典型的正极性峰值电流与典型的负极性电流峰值差不多,约30 kA。 通常,正极性放电只有一次回击过程,随后是相对时间较长的连续电流。 正地闪中总的电荷传输量比负地闪大得多。虽然正地闪没有负地闪那么常见,但是由于正地闪具有潜在的大峰值电流以及潜在的大的电荷传输量,所以正地闪的危害比较大,雷电防护中必须考虑这一点。 上行先导主要是将云中电荷区与地面相连接,连接以后并当初始电流停止泄放之后,就可能会出现“后续闪击”。“后续闪击”始发于从云中电荷区下行的箭式先导,与下行负地闪中第一次闪击之后的闪击有相同的特性。 大约一半的上行闪电存在这种后续回击。在自然上行闪电和人工触发的上行闪电中,第一次上行先导并没有产生一个可探测的下行回击,这可能是因为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域与云中先导电势差足够大,而击打在零电位地面的下行负先导的电势可以达到107~108V。 在上行闪电中,第一次先导从地面传输到云中,但是当它到达云中电荷区时,并没有触发能观测到的回击或是类似回击的过程。 1.4 雷电防护的一般原则 如果有一个抬高的、良好接地的导体位于需要防护的建筑物、树木、输电线以及地面的任何其他相关物体之上,那么闪电就会优先选择击中被抬高的导体,从而达到分流(使雷电流从被保护物体转移到地面)的效果。 常见的抬高的保护性导体有:传输线缆上的架空地线和建筑物上的避雷针。 一条经过架空地线(顶部的线缆)防护的的输电线115000V(115kV) ,设计该架空地线是为了拦截闪电并将雷电流通过连接到埋地导线的金属杆泄放到大地。 位于架空地线(相线)下方的三根垂直线缆与金属杆电绝缘并携带高压。相线上的小“哑铃”相当于减震器。 19世纪一根置于佛罗里达一处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