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十五章 急诊护理常规 1004
第一节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1004
第二节 休克病人急救护理 1006
第三节 昏迷病人急救护理 1009
第四节 急性中毒病人急救护理 1011
第五节 应用血滤机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护理 1015
第六节 急性创伤急救护理 1017
第七节 呼吸困难护理 1018
第八节 胸痛护理 1020
第九节 灾害事件急救护理 1022
急诊科部分
第四十五章 急诊护理常规
第一节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心肺复苏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时期应紧密结合,不间断进行。
护理措施
1. 目击病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判断病人意识,同时高声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协助抢救。
2. 将病人安置复苏体位,判断颈动脉搏动后开始胸外按压30次,频率大于100次/分,开放气道,人工通气2次。连续按压通气5个循环,比例30:2。
3. 对于发生室颤的患者应实施有效的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4. 尽快建立心电监护和静脉通路。建议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复苏时首选肘正中静脉,距心脏较近,可输入大量的液体。中心静脉可取股静脉虽距心脏较远,但复苏抢救工作可以不必间断,并发症也较少。
5. 复苏药物给药途径应首选静脉给药,其次选择气管给药。遵医嘱准确快速应用复苏药物。
6. 建立抢救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抢救用药、抢救措施、病情变化、出入量、各生命体征等。
7. 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皮肤潮红、多汗和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酸中毒的症状,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复苏后心律不稳定,应予心电监护。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通过观察皮肤、口唇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的颜色及静脉的充盈情况等)及尿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呼吸道湿化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应用人工呼吸机患者应注意:呼吸机参数(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及呼吸频率等)的监测和记录;吸入气的湿化;观察有无人工气道阻塞、管路衔接松脱、皮下气肿、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现象。
(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保证足够的热量,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6)定期监测动脉血气、水电解质平衡。
(7)复苏后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
主要护理问题
(一)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循环骤停有关。
(二)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心跳骤停有关。
(三)急性意识障碍。
(四)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粘稠,呼吸骤停不能排除有关。
第二节 休克病人急救护理
休克(shock)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原因(包括心泵衰竭、出血、脱水、过敏、严重感染和创伤等)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机体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状态。在休克状态下血流不足以提供细胞的营养需求和代谢垃圾的有效清除,这样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一、急救护理措施
1. 体位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腿部提高30°,以利最大血流量流入脑组织;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半卧位。
2. 供氧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所有休克患者补充供氧,采用高流量给氧。临床有效的高流量法包括未插管患者的Venturi面罩与插管患者的呼吸器给氧。防止气道梗阻,协助患者咳嗽、咳痰。昏迷患者头应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及时清除口咽、气管内分泌物。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如下:
(1)无呼吸或通气衰竭(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2)用高流量法不能充分氧合。
(3)装有机械通气夹板的连枷型胸壁。
(4)作为其他干预的辅助治疗。注意一旦有气管插管指征,早插管比晚插管好。
3. 静脉通路建立 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500ml晶体液(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除非患者处于充血性心衰。最好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萎陷而穿刺有困难时,可考虑作周围大静脉穿刺插管、静脉切开或中心静脉置管术。有条件尽快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指征:
(1)需要大量补液的老年或心脏疾患患者。
(2)腹部创伤和头部损伤在液体治疗时需要行监测的患者。
(3)怀疑有心脏压塞的患者。补液速度根据病情,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为宜。抗休克时,药物繁多,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副作用、药物浓度及滴速,用药后要及时记录。
4. 疼痛控制 休克患者常有疼痛,因而可能惊恐或不安,通常,审慎给予可逆性麻醉剂,如吗啡(2~4mg静脉注射)极易控制疼痛,但要注意由此带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