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VIP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人民版选修1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民版选修1 1.(2015·全国卷Ⅰ·T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1)题,从衡法的转变、货币的币值和重量的脱钩等角度解答。第(2)题,结合唐代币值改革的内容,可回答出: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依据材料信息“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可得出“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论。 答案:(1)主要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故大孰则上籴三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解析】第(1)题第一问观点,材料一中“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因此要处理好农商关系;“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可见价格变动影响统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善平籴者”可以通过调节粮食供应稳定物价。第二问作用,可以从稳定社会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答。第(2)题材料二中西汉初期的社会问题,“将相或乘牛车”反映经济凋敝;“秦钱重难用”反映货币不利于经济发展;“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反映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 答案:(1)观点:①注意处理好农商关系。②粮价波动太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统治稳定。③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价。作用:①平抑物价,有利于安定民生。②农商关系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问题:①经济贫困,财政匮乏。②货币不利于经济发展。③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 3.(2016·沧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   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谵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制定“新朝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新朝仪”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得出汉初功臣缺乏礼仪的约束,根据材料信息“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和所学知识得出是建立封建等级秩序的需要以及树立皇帝权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