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煤层气的物质组成、性质和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煤层气的形成 第二节 煤层气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 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热证和变化的地质控制 第四节 煤层气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煤层气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节 煤层气的利用 三个基本概念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层基质颗 粒表面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其主要成 分以甲烷为主,故常称为煤层甲烷。 煤层气与煤型气和瓦斯在词义上有明显差别。 煤型气是指煤系中煤和分散的有机质在成岩和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 天然气,以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赋存于煤层和其他岩层内, 其成分大多以甲烷为主,也可以以氮气、二氧化碳或重烃为主。其中赋 存在煤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的煤型气,成为煤层气或煤层甲烷,赋存 在围岩中的煤型气称为煤成气。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层气与采动影 响带中的煤成(层)气、采空区的煤型气和采掘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各 种气体的总称。 第一节 煤层气的形成 煤层气的成因:植物体埋藏后,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泥炭(泥炭化作用阶段),泥炭又经历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化(煤化作用阶段)。在成煤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挥发分含量和含水量减少,发热量和固定碳含量增加,同时也产生了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成分。 成煤作用经历两个过程,即生物成因过程和热成因过程,生成的气体成分别称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表2-1) 表2-1 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煤层气产生阶段 一、生物成因气,是有机质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的产物,是指在相对低的温度(一般小于50℃)条件下,通过细菌的参与与作用,在煤层中生成的以甲烷为主并含少量其他成分的气体。 生物成因气的生成有两种机制: ① 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产生甲烷 ; ②醋酸、甲醇、甲胺等经发酵作用转化成甲烷。 尽管两种作用都在地表环境中进行,但根据组分研究大部分古代剧集的生物气可能大部分来自于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 煤层气中生成大量的生物成因气的有利条件是: 大量有机质的快速沉淀; 充裕的孔隙空间; 低温、高pH的缺氧环境 。 生物成因气的两种类型: 按照生气时间、母质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生物成因气有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两种类型,两者在成因上没有本质差别。 1. 原生生物成因气:在成煤作用阶段早期泥炭沼泽环境中的未变质煤(泥炭~褐煤)经微生物作用使有机质发生一系列复杂过程所生成的气体,又称之为早期生物成因。 由泥炭至褐煤阶段,可以生成生物气量约为38m3/t(A.И.Кравдов,1984)。其生成气量约占200℃以下煤层气总生成量的10%(C.T.Rightmire et al.1984)。由于原生生物气常形成于地表或地下浅处,因而形成的气体极易扩散到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体中,加之泥炭或低变质煤对气体的吸附作用较弱,故仅有少量气体聚集在煤层内。 对于原生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的形成阶段,不同学者的划分方案不 尽相同A.R.Scott et al.(1994)以Ro0.3%为原生生物气的界限值,而 热成气开始生成的Ro临界值定位0.50%(表2-1);I.Palmer et al.则将 (原生)生物气和热成气因气的Ro临界值定为0.5%(秦勇等译,1996 )。D.D.Rice(1993)则认为热成因气的形成始于0.6%左右。之所以出现 这种差异是因为传统的天然气成因理论认为,生物成因气一般形成于Ro 值为0.3%以前而热成因气则形成于Ro值在0.6%~0.7之后,即生气母质 在Ro值0.3%~0.6%的热演化阶段不生气(表2-1即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但近若干年来的研究表明,生气母质在Ro值为0.3%~0.6%阶段仍然生 气且可形成相当规模的气田(目前形成的多位煤型气田),这一所生成 的气体称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徐永昌,1994)。即是说,有机质生 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煤层气也应如此。 2. 次生生物成因气:煤系地层在后期被构造作用抬升并剥蚀到近地表,细菌通过流动水(多为大气降水)可运移到煤层水中,在低、中煤阶煤中当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又适宜微生物生存时,在相对的低温下(一般小于50 oC)细菌通过降解和代谢作用将煤层中已形成的湿气、正烷烃和其他有机化合物转变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即形成次生生物成因气。 次生生物气的形成时代一般较晚(几万至几百万年前),煤层中存留的生物成因气大部分属于次生生物成因气。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胫骨平台骨折的外科治疗要点分析.ppt
-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说课.ppt
- 第二章管理的今昔说课.ppt
- 第2章_药理学_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学案.ppt
-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2说课.ppt
-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1学案.ppt
-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分析.ppt
- 第2章1成本与成本性态2学案.ppt
- 胫骨平台骨折课件要点分析.ppt
- 胫骨平台骨折要点分析.ppt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