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10月12日——数学与金融试题.pptx

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10月12日——数学与金融试题.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谈资产的时间价值 ——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例 什么是住房按揭贷款? 怎样计算按揭贷款的月还款额? 按揭贷款合算吗?——“时间价值”讨论 2. 谈资产的风险价值 用不确定性的未来价值的均值来确定当前价值 能否用未来不确定性的价值来确定当前价值? 住房按揭贷款 ttp:///page.cms?name=gjjajllv 怎样计算按揭贷款的月还款额? 推导公式 【P12 月还款额=贷款总额*贷款月利率* [1+月利率]^总月数/[[1+月利率]^总月数-1] EXCEL 月利率 0.01*B1/12 月还款 10000*C1*POWER(1+C1,A1)/(POWER(1+C1,A1)-1) 计算得出:要么选择五年以下,要么十年以上,6年很不合算 问题:银行计算月利率是年利率的1/12合理吗? 实际把年利率提高了千分之一!与存款使用单利不同! 复利魔方,巴菲特,叠报纸 传统复利计算最多能使利率提高多少? 当年利率是5%时,用传统方法计算复利,银行最多也只能把利率提高千分之一, 即 e^0.05=1.051271。 对于住房按揭贷款问题来说,用年利率的1/12当月利率来计算复利,所提高的利率幅度 【(1+5%/12)^12=1.051162】几乎到顶! “时间价值”讨论——按揭贷款合算吗? 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高很多,直到现今,仍然为银行80%的收入来源 “时间价值” Irving Fisher《利息理论》 练习:等额本金还款法 等额还本付息还款法 《金融经济学》第二讲 7 利用“时间价值”来估算股票价值 J.B.Williams (1940) 《投资价值理论》股票的当前价格等于股票未来股利的折现之和 假设预计估价到明年的增长率是g,有 可以看到:投资者如果感到股值的增长率很接近他心目中的预期,他对该股票的估价很会高 《金融经济学》第二讲 8 利用“时间价值”来估算股票价值 假设预计每年的增长率是g`,有 与上式一致!说明:预期当年的增长率相当于预计以后每年的增长率。 若g`r,P趋于无穷,说明:成长型股票价格“疯涨” 既然金融资产有代表其“一般利润”的“时间价值”,那么为什么不同的资产、证券、资金等等会表现出不同的收益率呢?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9 Markowitz 证券组合选择理论 风险价值:在金融市场,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风险本身将体现一定价值 Markowitz 问题:投资者同时在许多种证券上投资,应该如何选择各种证券的投资比例,使得投资收益最大,风险最小。 Markowitz 把证券收益率看作随机变量,定义证券收益为它的数学期望,风险为它的标准差。问题归结为使证券组合的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数学规划。 H. Markowitz (1927~) 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 《金融经济学》第二讲 10 均值-方差分析 Markowitz (1952) 首先提出把收益率看作随机变量,并用它的均值(数学期望)来刻画“收益”,用它的方差来刻画“风险”。这个观点沿用至今。 有了这样的观念以后,利用随机变量可进行线性运算,我们就可用来处理证券组合,其中的“风险”可“分散”、“对冲”以至“重新组合”。这是金融工程的核心。 《金融经济学》第二讲 11 随机变量与向量的比较 随机变量: 向量: 协方差: 内积: 标准差: 长度: 相关系数 : 夹角余弦: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12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13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15 带无风险证券的均值-方差证券组合选择问题的解 【p60 n=2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16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17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18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资本市场线 《金融经济学》第二讲 20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Markowitz的证券组合选择理论是金融学上第一个阐述“收益 -风险关系”的理论,但它说明的是“均值-方差有效证券组合” 的问题,单个金融资产的“风险价值”从何而来? 《金融经济学》第四讲 21 取自列维: 《投资学》 用“贝塔”度量风险 梅哈啦(1985)“股权之谜”:为什么1990年以来,美国股票的 平均收益比国库券收益高6% ?定量问题还未解决?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