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rt 5:
第四章:本体论
——“谁在先,什么在后?”
* 什么是真实,什么只是表象而已?
* 是否有理论能区分实在和表象,并能解释存在着的每一个事物?或者,实在和表象之间的区分是否必定始终视语境而定,是一种临时制定的、无效的区分?
本体论的大问题有:
* 一元论:认为只有一种实在或只存在一种真实的东西;
*二元论:认为有两种实在或存在两种真实的东西;
*多元论:认为有实在由多种不同的真实东西构成;
* 虚无主义:认为有不存在任何真实的东西
本体论的讨论框架:
二元论
笛卡尔的二元论观点:
“机器中的幽灵”:
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
—— 心灵是居住在机械的身体中的一个不可见的、非物质的实体,它在人身体死后还继续存在而且依然发挥作用。
“我不仅住在我的肉体里,就像一个舵手住在他的船上一样,而且……我和它非常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融合、掺混得像一个整体一样地同它结合在一起。因为,假如不是这样,那么当我的肉体受了伤的时候,我,这个仅仅是一个在思维的我,就不会因此感觉到疼,而只会用理智去知觉这个伤,就如同一个舵手用视觉去察看是不是在他的船上有什么东西坏了一样。”
笛卡尔的解释是:
确定心灵的位置:
—— 笛卡尔因此把心灵变成了肉体。那么,他也就成为了唯物主义者,最终使他的整个的本体论就此瓦解。
唯物主义一元论
※ 行为主义
—— 这个学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创立的。
行为主义的三种变化形式:
Ⅰ强硬行为主义:不存在心灵、精神活动、精神状态,或精神过程之类的东西,只存在运动的肉体(这些运动即“行为”)。
Ⅱ 温和行为主义:心灵、精神活动、精神状态及精神过程也许是存在的,但从方法论上来看,科学家即使不参照任何精神方面的东西,也可以从总体上对行为作出充分的解释和预测。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
—— 它们都主张:所有对于人类行为的描述,包括对所谓精神生活的描述,都可以转换成对可见“行为”的描述。如果转换不了,那就表明:这些描述要么有误、要么无意义。
行为主义的形成原因:
*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其他人都是行为主义者:你对任何人的任何了解,都是通过观察其行为得来的;
* 是对二元论的一些疑问使我们转到了行为主义。
是笛卡尔无意间为行为主义打开了防洪闸:
* 笛卡尔无法说明心灵与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
* 笛卡尔也从未令人满意地处理好“他人心灵的问题”;
* 笛卡尔同样也无法论证“一个不在任何地方的心灵,较之根本不存在的心灵,有何不同?”
行为主义自己存在的问题:
* 行为主义理论适用于每个人,却惟独不适用于理论者本人, ;
* 行为主义者想清除的那些指称精神行为的词汇,是对人类存在的必要解释。
行为主义的三种变化形式:
Ⅰ强硬行为主义:不存在心灵、精神活动、精神状态,或精神过程之类的东西,只存在运动的肉体(这些运动即“行为”)。
Ⅱ 温和行为主义:心灵、精神活动、精神状态及精神过程也许是存在的,但从方法论上来看,科学家即使不参照任何精神方面的东西,也可以从总体上对行为作出充分的解释和预测。
Ⅲ 逻辑行为主义:精神性术语的意义最终必定与可见行为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
赖尔对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攻击:
“在这种关于人的双重生活的二元论的比喻性解释背后,有一个表面看来似乎更深刻的哲学假定。这个假定断言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或状态:所存在或所发生的事物可能有物理存在的状态,也可能有心理存在的状态……因而,有人假定某些存在是物质存在,另一些存在是精神存在。”
……
对于这样一种权威的学说。我将常常有意将其贬称为“机器中的幽灵说”。我想证明它是完全错误的,而且不是错在细节上而是错在原则上。它不只是众多特殊错误的汇总,还是 …… 一个特殊的大错误,即一种范畴错误:它在表述精神生活的事实时,似乎把它们当成是属于某种逻辑类型或某种范畴,其实它们应属于另一种类型。”
范畴错误:
—— 就是:套错范畴类别了,并从错误归类中得出了荒谬结论。
赖尔的观点:
* 赖尔同意笛卡尔的观点:认为运用精神性的术语来描述人类活动不仅合情合理,而且绝对必要;
* 但赖尔还是更接近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而不是笛卡尔的二元论。赖尔对某一行为的理解:是在描述做某事的方式而不是在描述精神活动。
* 在赖尔看来:精神性术语的意义,最终必定与可见行为联系在一起;或是,精神性术语赋予了可见行为这样一种实际意义。
赖尔的观点评价:
—— 赖尔的确在消除“机器中的幽灵”神话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他对于精神性术语与行为方式之间的逻辑关联的阐述,并不具有广泛普适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docx VIP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1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2018-2024年海峡杯数学竞赛真题及答案(三年级).pdf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23〕8001)下.docx VIP
- 范德堡法.doc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