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成瘾的生物心理机制与网络过度使用干预措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 蒙华庆 内容提要 网络成瘾的机制 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措施 网络成瘾的机制 1.ACE理论模型 young认为, 网络的三大特点导致用户成瘾。 A指(Annonymity)匿名性, 人们在网络里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做现实中不能做的事, 说现实中不能说的话, 而不用担心他人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C指(Convenience)便利性, 网络用户可以足不出户, 操作键盘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网上游戏、购 物、交友等, 非常方便。 E指(Escape)逃避现实, 当碰到倒霉的事情, 用户可以通过上网发泄寻找安慰。 网络成瘾的机制 2.认知一行为理论模型 加拿大学者’R.A.Davisis 主张用“ 病态因特网使用(PIU)” 来代替“ 因特 网成瘾” , 并提出了认知-行为模型来试图解释(PIU)的发展和维持。他认为, 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核心因素是“ 非适应性认知(maladaptive congnition).非适应性认知涉及关于自我的认知和关于世界的认知两个方面。 网络成瘾的机制 关于自我的非适应认知主要包括自我怀疑、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否定的自我评价等。 对世界的非适应或扭曲的认知认为网络给了他一切, 现实一无是处。该模型相信, 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情感症状和行为症状是由认知症状诱发(maladaptive congnition) 适应不良是(PIU)发生的充分条件。个体的易患素质和因特网压力源指不断发展的因特网技术, 是形成的必要条件 网络成瘾的机制 3.社会生理-心理统一的模型 young的ACE模型和.Davisis的认知-行为模型从网络的物理特性和人的认知特点来解释网络成瘾现象, 没有考虑环境的影响。 刘树娟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 受社会、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并可显示出社会、心理和生理等各种效应。 网络成瘾的机制 因此, 网络成瘾现象应通过“ 社会-生理-心理”统一的模型,综合各种因素来解释。需要强调的是, 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中的各个因素不是彼此独立的, 它们的影响是交互的。 网络成瘾的机制 4. Grohol 的阶段模型理论 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网络使用者大致要经历3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网络新手被互联网迷住或有经验的网络使用者被新的应用软件或信息资源迷住; 第二阶段为用户开始避开导致自己成瘾的网络活动; 网络成瘾的机制 4. Grohol 的阶段模型理论 第三阶段为用户的网络活动和其它活动达成平衡; Grohol 认为所有人最后都会达到第三阶段,但是不同的个体需要花费不同的时间,而网络成瘾者只是在第一阶段被困住。 网络成瘾的机制 5.生物神经学理论 网络成瘾患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 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血压升高, 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 如5-HT2 分泌减少, 引起神经兴奋性降低等。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 网络成瘾的机制 5.生物神经学理论 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 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诱发种种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 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 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 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红质消耗过多, 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 和相关蛋白质, 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 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及外在因素 1.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 青少年时期是个性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是IAD 的易患人群。 据近期英国大不列颠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 年龄在20~ 30 岁之间. 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IAD 的易患人群, 其中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人群对IAD 易患性尤高。 另据20 世纪90 年代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显示, IAD 患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 喜欢独处、孤独、敏感、忧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 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及外在因素 2. 外在因素 为了逃避某些问题 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原则 采用多元化、综合性干预模式: 心理干预为主 药物干预为辅 健康教育优先 网络过度使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跨学科实践活动10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大型伞梯式陆基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研究.docx
- 特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pptx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pdf VIP
-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doc VIP
-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docx VIP
- DB11T 891-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