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新知

物理雙月刊(廿七卷五期)2005年10月 PAGE 720 物理新知 整理/劉祥麟 你也可以做的奈米碳管薄片 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與澳洲CSIRO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的研究團隊最近研發出一種製程,利用簡單的方法(也許只要用到一張 3M Post-it 便條紙),就可以將奈米碳管編成5公分寬,數公尺長的薄片!而這條奈米碳管薄片機械強度高、可導電、而且近乎透明,具有多種應用的潛力。 奈米碳管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但是單根碳管的長度卻很短,一般化學氣相沉積法製程下所製造的奈米碳管長度約數百微米左右,這麼小的尺寸限制了它在應用上的自由度。多年以來,科學家們試圖利用各種技術來加長單根碳管的長度,甚至把許多碳管拼合成尺寸更大的材料。目前最長的奈米碳管可到 20 公分,這雖然是可觀的進步,但是這樣的長度仍然不足以應付多樣性的應用需求。另一方面,編紡奈米碳管的技術也不斷地進展著。 2000年一組法國的科學家將單壁奈米碳管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SWNT) 混合分散在硫酸十二酯鈉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溶液中,再將該混合液注進 5 wt % 的聚乙烯醇 (Poly vinyl alcohol, PVA) 溶液內,原本分散的奈米碳管在製程中糾結起來,最後可以提取出寬度為數百微米左右,長度可無限延伸的奈米管帶。 2002 年,北京清大的科學家首度利用乾式方法,直接將鍍在矽晶圓上的奈米碳管陣列抽絲紡成繩索,繩索長度可達 30 公分。他們發現:若要成功地將奈米碳管直接紡成繩索,這些奈米碳管必須平行排列,同時奈米碳管之間必須貼得非常緊密,彼此以凡得瓦力黏在一塊。這種碳管陣列就是所謂的「奈米碳管叢林」。這些科學家同時發現他們製造出的奈米碳管繩索似乎有多種用途:可以放進燈泡裡當燈絲;或是將細繩平行排列後當作偏振片。 2004 年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完成了將還在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區域中的奈米碳管直接抽紡成纖維的實驗。他們以乙醇為碳源,並溶入 0.23 到 2.3 wt %的二茂鐵(ferrocene) 與 1.0 到 4.0 wt % 的吩 (thiophene),同時和流量 400 到 800 ml/min 的氫氣一起通入反應區中,當反應溫度達 1050 到 1200℃ 時會產生奈米碳管,其中所產生的多壁奈米碳管 (multi wall carbon nanotube, MWNT) 直徑 30 nm、長度約 30 微米。在反應區中奈米碳管會形成像氣凝膠 (aerogel) 一般的結構,可以直接用紡軸將它抽紡成纖維或緞帶。只要原料源源不絕地注入反應區中,就可以不斷地製造纖維。 這些技術雖然已能將奈米碳管紡成繩索,但是在結構強度上仍有待提升。2004 年,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與澳洲 CSIRO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的研究團隊將奈米碳管叢林抽紡的細繩做進一步加工,將許多細股絲線纏繞在一起,編造出十分強固的繩索,單位截面所承受的張力可達近六千倍大氣壓 (目前最強的碳纖約可承受九千倍大氣壓)。 今年 (2005) 八月,這個團隊提出一種新的技術:同樣利用奈米碳管叢林為原料,只要用些工具 (如一張 3M Post-it 便條紙) 黏住管叢的邊緣並緩緩地往外拉,就可以扯出一大片的奈米碳管。他們的奈米碳管屬於MWNT,管徑約10 nm,高度約在 75 到300 微米之間。在他們的製程中,一公分長 245 微米高的奈米碳管叢林可以被拉成三公尺長、厚度約 18 微米的薄片!整片密度只有 0.0015 g/cm3,可說是一種氣凝膠。但與一般氣凝膠不同的,這裡面碳管的排列非常有規律,都沿著製造時的拉伸方向延伸。將兩片薄片垂直交疊排列,其上可承受比薄片重量高五萬倍的水滴。將薄片層層相疊後夾在兩玻片間,浸潤在酒精中予以壓實,可製作出厚度 50 奈米、密度 0.5 g/cm3 的奈米薄片。這種奈米薄片中碳管排列的方向性不如擠壓前要好,這是因為原本碳管在薄片中上下彎曲的不規則性,在擠壓過程中被投射到水平面上的緣故。 以 SEM 觀察奈米碳管從管叢拉到薄片上的過程,可以發現到原本挺直在管叢中的碳管,因為側邊受到牽引的關係被抽出來,攤到薄片上。因為凡得瓦力的作用,被抽出的碳管在被拉的過程中也牽動管叢中緊靠在旁邊的碳管,連帶使周邊的碳管跟著被拉到薄片上。就這樣一條接著一條地拉扯,從奈米管叢邊連續地抽出奈米薄片來。科學家還發現,平均高度越高的奈米碳管叢林,越容易被拉成奈米薄片。 在電性與光學性質方面,奈米碳管薄片可以成為透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