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戏剧常识0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戏剧常识 戏曲的概念 中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戏曲是一种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传统戏剧的组成 中国传统戏剧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现代的京剧和地方戏。一般是特指的元明清戏剧。 古代戏剧语言的组成 古代戏曲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其中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和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鉴赏戏曲语言主要是以鉴赏曲词和宾白为主。 古代戏曲语言的特点 1、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2、强烈的抒情性 3、节奏鲜明,具有音韵美 鉴赏戏曲语言的要点 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品味,要: 1、理解其语意 2、注意修辞特点 3、认识其推动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古代戏剧的艺术手法 超现实的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剧常用的艺术手法。 1、我国古代戏剧注意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段,通过奇特的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 2、我国古代戏剧还继承了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美的传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写景成为抒发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元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 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常识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都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称“调”,合称“宫调”,宫调分五种: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称末行,分正末、副末;女角称旦行,分正旦、副旦;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男子)、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正旦、正末是两种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科,又叫科介,科范。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是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北曲经常叫科,南曲叫介。 元杂剧中的科,是虚拟化的、程式化的。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 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 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李逵负荆》-元·康进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