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1903年3月,东京) 《惜别》,是日本著名作 家太宰治创作的关于鲁迅 在仙台留学生活的长篇小 说,也是极为难得的大作 家描写大作家的作品。是 外国文学中唯一的一部以 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北京鲁迅博物馆(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十九号) 鲁迅像(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旧址) 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鲁迅与瞿秋白徐悲鸿素描 鲁迅、徐广平、周海婴 鲁迅与冯雪峰两家人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厦门大学鲁迅雕像 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州鲁迅纪念公园 鲁迅像 位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化广场 上海时期 景云里(今横浜路35弄) 大陆新村9号 多伦路67号门前的著名内山书店 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鲁迅先生抱病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木刻展,极喜爱木刻艺术的他与青年木刻家黄新波、曹白、白危和陈烟桥坐在一起探讨木刻艺术。摄影家沙飞当时记录下这一不平凡的历史瞬间。 2006年十月八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左一)坐在他父亲七十年前曾经坐过的座位上,当年聆听过鲁迅先生教诲的四位青年木刻家的后人则围坐他身旁。当日,在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在上海青年会——当年鲁迅先生与青年木刻家促膝交谈的地方,这些后人们重现了七十年前的那个场景,以此缅怀先人。 鲁迅50岁生日照 1930年9月25日是鲁迅五十寿辰,上海左翼文化团体在上海吕班路(今重庆南路)的荷兰西菜室秘密集会为鲁迅祝寿。鲁迅在荷兰西菜室。史沫特莱摄 1931年7月31日摄。柔石遇难,谣传鲁迅也被牵连进去,“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照张相寄给她老人家报平安。 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在宋庆龄宅 1.《阿Q正传》英文译本。梁社乾译,1926年出版。 2.《阿Q正传》法文译本。1926年发表在《欧罗巴》杂志。 3.《阿Q正传》俄文译本。瓦西里耶夫 王希礼译,1929年出版。 4.《阿Q正传》日文译本。山上正义译,1931年出版。 去世前后 1936年10月19日5时25分,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殒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进步人民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但阿Q这典型,从一方面说,与其说是一个人物的典型化,那就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性格化和典型化。……阿Q,主要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这是一个集合体,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自己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 冯雪峰:《论阿Q正传》(1951) “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 ,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可是,这样的革命假洋鬼子也还是不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伤逝》 是鲁迅唯一一篇涉及爱情的小说。 小说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通过带有忏悔情调的独白,讲述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书45) 小说主题 探讨了妇女的解放问题;思考了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精神意识的独立性问题;对五四以来女性解放的置疑;进而对五四启蒙意义的置疑。 艺术特点 散文性的抒情小说 以手记的形式写心理情感历程; 注重人的心理意识的刻画,对人的内在精神、思想的复杂性进行探讨; 语言的不凝练,沉重、繁复、冗长,罪责心理、忏悔意识、思想的复杂和矛盾性体现。 “伤逝”之“伤”是伤什么? 你欣赏子君吗? 如果你是子君,你会选择涓生吗? 如果你是涓生,你是否也会选择离开? 小说以涓生手记、即涓生的忏悔的方式展开叙述。涓生的忏悔中,是否存在着自我的辩护?这辩护有没有理由? 涓生和子君为何分手?是因为艰难的生活本身?还是因为对待爱情的不同的态度? 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45-46) 一、塑造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 二、对现代小说形式的锐意探索与大胆创新。 三、笔墨省净,又能入木三分,写人状物多用“白描”与“画眼晴”法,继承了中国艺术重在写意传神的传统 。《彷徨》中的小说,将个人隐痛寓于诗意抒情与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中,创造了中国“抒情诗”传统与现代小说叙事成功融合的典范。 四、《呐喊》的冷峻、深刻,《彷徨》的蕴籍、深沉,以及《故事新编》的天马行空,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型与艺术家型的小说家,所实现的“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的浑融。 四、《野草》:穿越绝望的行动 《野草》是1924至1926年写的24篇近于散文诗的短章。 1927年广州的白色恐怖中,鲁迅写下《野草·题辞》,并结集出版。 初版《野草》书影 收作者1924年至1926年所写散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缠中说禅回复总结难点.docx VIP
- 宇通供应链结构图+产品管理诊断网络图.ppt VIP
- DG_TJ08-107-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4年局部修订).pdf
- 环境行为心理学绪论探究.ppt VIP
- 《发展和推广应用新型防水材料的重要意义.doc VIP
-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pptx VIP
- ERP系统项目建议书.docx VIP
- 气象监测解决方案.pptx VIP
- BOSCH 燃气采暖热水炉 G5100WE L1P20-18 CG L1P27-24CG L1P31-28 CG 使用说明书.pdf
- 2024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CACA指南精读-小细胞肺癌篇.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