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周周演练及答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周周演练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周周演练及答案

八年级下第十周周演练练习题 出题人:李积刚 一审:张春玲 二审:孔祥存 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8分) 忌讳( )譬喻( )隔阂( )招徕( ) 家醅( )擅长( )阔绰( )挑剔( ) 找出下面各组中的错别字并改正。(8分) A.若无其事 即物起兴 意想天开 津津有味( ) B.莫明其妙 随机应变 油嘴滑舌 肃然起敬( ) C.昙花一现 神彩飞扬 悠然自得 惟妙惟肖( ) D.龙吟凤哕 不计其数 举世瞩目 变换莫测( ) 3.判断正误。(8分) (1)《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他小说的成熟。( ) (2)汪曾琪的《端午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作者善于从小场景、小叙事中写出人生的滋味。 ( ) (3)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鲁迅从街头巷尾的商贩的吆喝中听出了生活情趣,因而写下了《吆喝》一文。 ( ) (4)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他的小说《神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 4.指出对每组句子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 ( )(2分)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记叙) B.(她)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描写) C.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说明) D.这篇文章语言既简洁又生动。(抒情) 5.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对各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D.房内飘出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6.听话要听音,说话要得体,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yú)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tóngtó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