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理解性阅读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宋 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做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答案】 C(号:指所用的提法。) 7.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先生将何之 B.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C.说之将何如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A(A是动词,其他的都是代词)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B.第二段,宋告诉孟子去楚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劝说楚王和秦王停止战争。 C.第三、四段,通过问答,宋说出了自己劝说二王的策略:“我将言其不利也。” D.最后一段孟子指出,利用“利”去劝说二国必然失败,利用“仁义”去劝说二国必然成功,从而阐明了实行仁义的巨大作用。 【答案】 D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子见梁惠王  见:谒见,拜见。 B.千乘之国,弑其君者 弑:杀害。(专指臣杀君,下杀上)。 C.不夺不餍 餍:满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留。 解析 D项,遗,遗弃。 答案 D 7.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鸡鸣而起 A.不远千里而来 B.亦有仁义而已矣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B项是助词,C项连词,表并列,D项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 A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何以利吾国 B.上下交征利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解析 A项使动用法,C、D项都是意动用法。 答案 B 9.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  )(3分)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C.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答案 C (1)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4分) 答案 (1)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国家就危险了!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5分) (2)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三则短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中心突出。 B.前两则短文中的“仁义”,与第三则短文中的“善”,其内涵是一致的。 C.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诸侯国君接纳的原因。 D.孟子数落宋 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宋 能用“仁义”去劝说秦、楚二王。 【答案】 C(C项中“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是对的,可后半部分“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国君接纳的原因”是错误的,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是孟子的重仁义轻利的主张不合时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