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3-吴文化考察报告-孙井江
吴文化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梅村 无锡 ,周庄 苏州-昆山
考察时间:2010年5月10日-----2010年5月11日
指导老师:袁莎莎
作 者:孙井江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08级 艺设85 学号0842148
摘要:
根据考察相关要求,本篇作为概貌介绍型考察,旨在通过对目标对象的实际观赏,在狭义吴文化的发展和广义吴文化中建筑做初步的介绍和印证。经过前期准备,路线的安排至实地考察和对材料的整理,才得以完成。其收获是较大的。在报告中,我附以大量必要的图片以作说明,以期能让读者们方便理解。
关键字:吴文化 建筑装饰 周庄 梅村 泰伯 沈万三 梅村
5月10日上午我与一同做考察的同学按计划乘车到了梅村镇,泰伯庙。庙坐落于村中。图:1-1是我们进村后所看到的景象,很显然,一些老建筑正被拆除中。泰伯庙坐北面南,,其对面有一石牌坊,和一对影壁--讲述泰伯奔吴的事迹和一些纪念文字 图:1-2 。庙右手面有刚新建的佛寺,旁边是在建的商业街。
从影壁碑文和相关史料知道了台北奔吴的大体事迹:3800年前商末西周部落周太王的两个儿子—周文王泰伯 长子 ,和仲雍 次子 ,从中原 陕西岐山一带 携中原文明来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当地本土文化融合而成吴地文化。其首建句吴国,后迁都姑苏建阖闾城 今苏州 。其后经历了吴越时期,吴楚时期。之后吴文化大致发展为:
吴文化
商末至战国 安史之乱至鸦片战争 民国前和浦东开发后
这里有必要写一下吴文化与吴越文化及江南文化的范围认识。因为吴越两国毗邻,其生成基础和文化形态极度一致,地域虽不同但其文化实质和内涵并不无异,加之两国交流和战争的整合我们也就将吴文化涵盖代表吴越文化。而吴文化与江南文化是不同的,江南文化是吴文化的发展,我们许多人将吴文化人为的扩大了,这是不妥的。
一:吴文化之吴越文化时期
这一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吴文化时期,其是由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所以带有本土的那种粗旷,有具有北方士大夫的那种细腻的一面。这可以从鸿山遗址 无锡,位于梅村南 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
如; 青瓷鼓座 图;1-3 鸿山玉风 图:1-4 双龙佩 图;1-5 玉带钩 图:1-6 玲珑球 图:1-7 其他文物 图:1-8
二;吴文化之江南文化时期
晋朝皇帝南渡,和安史之乱后北方大批人民南迁,使江南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当吴文化蜕变为”江南文化”后随着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中流。
此部分在考察总结部分作详细说明。
三:吴文化之海派文化时期
鸦片战争至民国,和浦东开发开始分别是;经典海派文化时期,新海派文化时期。其仍然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力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从时间上看,吴文化经历了从发展,定型,辉煌,衰退,转型的过程。文化的特质也经历了几个微妙的改变时期。其建筑发展,一方面大致与中国大的建筑发展特征同期,另一方面,其从于上古时期杆阑建筑特色与北方建筑文化结合,加之南方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而发展成独特的今年水乡古镇的特色。在中国建筑史册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空间上看,其文化中心的发展呈现沿江向海的趋势,从历代历史状况其从经过临安—苏州—扬州—上海的交接形式
在本次考察中,主要更多的做吴文化发展为江南文化时期的考察。 二:周庄
在做完梅村吴文化考察后我们与5月11日,乘车辗转到苏州的昆山对周正做一系列考察。
在考察前我们做了详细的路线安排,大致沿几条主要街道,跨桥沿河过巷。 图;2-1 周庄,春秋战国是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清康熙初年定名为周庄。其已有900年的历史,被国内外公认为”江南第一水乡”。古镇大致沿成”井”字型河道规划,西接京杭运河,东走浏河,多依河建筑,部分面水成街,”拒水之害,用水之利”。所以其水运发达,十分便于出海通番贸易,其中有名的就有沈家后裔从事外贸最终成为江南巨富。
对周庄的考察,在考察方法上主要的是从其建筑形制,和建筑装饰两个角度做切入,联系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礼”的限制,封建等级秩序的规范,风水,阴阳五行,民风习俗和政治,经济上的影响。
1.牌楼 进入周庄,要经过两个牌楼。其分别是新牌楼 图:2-2 ,古牌楼 图:2-3 。牌楼开始是建筑院落的入口院门发展而来,最终成为建筑重要的一部分 其实际功能已不太重要 ,也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建筑小品。作为富有特色的牌楼,其建造意义有:表功德的,纪念的,做标志功用的,或作为门饰得一部分。牌楼按其用材分为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牌楼按柱数,开间,楼数是有等级限制的。一般常用的多为四柱三间式的牌楼。
2.斗拱
在古牌楼旁有两处建造时间相近的股建筑 图:2-4,图:2-5 ,建筑屋顶为歇山顶式,先斗脊后缓曲形成弧面,从侧面看其屋顶部分已与旁边的建筑组合一体。;从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屋檐下已经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