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组员:丁志君、刘福菁、申宝玺、沙静、郭艳萍 神经胶质细胞瘤概况 神经胶质瘤(glioma),又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 神经胶质瘤基本概况 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 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40%——50%) 分类: 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 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 胞瘤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目前主要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放疗+化疗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优点:手术治疗能较好的切除肿瘤组织, 特别是显微外科的发展提高手术治 疗的质量 缺点:对脑组织损伤大,且容易复发 新生代治疗方案——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类药物代谢基因,将该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自杀基因所编码的酶类可将无毒性或毒性极低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产物, 杀死肿瘤细胞。目前自杀基因疗法主要包括单纯疱疹病毒 I型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 H S V 1 TK /GCV )组合、 带状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 /阿糖甲氧基嘌呤 ( VZVTK /Ara M )组合、 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 CD /5FC )组合、 硝基还原 /CB1954 ( NTR /CB 1954 )组合等。 反义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是指通过输入与癌基因 DNA 或mRNA 特异互补的核酸, 依据碱基互补原理, 在转录或者翻译水平上阻断癌基因的表达, 从而抑制生长因子的分泌或封闭其受体。近年来 RNA 干扰( RNA i)技术因为特殊的基因沉默方式而被迅速应用于相 关的 基因 治疗 中。 抑癌基因治疗: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抑癌基因 P 53、 P 16、P TEN、 P 21等均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过程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其中 P53基因是公认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 大量研 究证实肿瘤包括胶质瘤的发生会伴随 P 53的变异或缺失。但根据 Bocangel等的研究, P 53基因同时参与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 (替莫唑胺 )耐药的机制。 免疫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理研究早已证实宿主对肿瘤的炎症反应较轻, 恶性胶质瘤也不例外。免疫基因治疗就是将某些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转染肿瘤细胞或者免疫效应细胞, 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或者免疫效应细胞的细胞活性, 增加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主要方法有增强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基因疗法, 调节增强抗原识别能力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的基因疗法和共刺激分子基因疗法。 抗肿瘤血管基因治疗: 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伴有大量血管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 PDGFR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FCG )等可溶性血管形成因子在胶质瘤中可自分泌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抗肿瘤血管基因治疗的思路是通过向血管内皮细胞或肿瘤细胞转入表达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 (如 AS、 ES基因 ) , 或者利用反义技术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 (如 VEGF、bFGF 等 )的表达。 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细胞瘤大多停留在动物实验上,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主要问题:1.正确找到基因靶点 2.基因转移和表达的问题 3.载体的选择 基因治疗的展望 虽然目前基因治疗的技术还不成熟,目前安全性和靶向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基因治疗会有广阔的前景。因为基因治疗才是根治神经胶质瘤的唯一办法。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