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漫谈网络世界
第一单元 漫谈网络世界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电脑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使知识的获得更加便捷。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神奇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它超越辈分,年龄,职业,地位,相貌,肤色……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在网络交往的新空间,我们可以突破专业限制,只要想学,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知道者。我们还可以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自由选择交往的对象,在网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第一课 网络的起源及发展
现在这个时代,同学们对网络也非常熟悉了,可熟悉并不代表了解啊。同学们虽然接触过互联网,可不一定都知道是谁创建了互联网?告诉你们吧,也许答案会令你们意想不到。互联网技术的研究最初是出于军事目的。美苏冷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上世纪4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两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进行着无声的对垒,美国国防部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分散系统的理念,它有助于在遭受苏联核打击之后让美方有翻盘的机会。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的领导利克利德在《联机人机通信》一文中提出了“巨型网络”的概念,设想每个人可以通过一个全球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设施,在任何地点迅速获得数据和信息。领导就是领导,这个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今天的因特网的精辟总结。紧接着,在利克利德的撮合资助下,留着络腮胡的美国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因特网的前身诞生了。
42年前,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一尾“蝌蚪”或是对这个世界懵懂无知,因特网(Internet)已经悄悄地准备改变地球;42年之后,几经浮浮沉沉,斗转星移,因特网已经深入人心,与地球不离不弃了。
我是军爷,我用E-mail(1972年以前)
追溯因特网的历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好像回想遍布街头的垃圾桶最初是怎么出现的一样。虽然伟大的发明背后总有不平凡的经历,但是大多数人觉得因特网就是那么润物细无声地就来到了身边。
如果现在的因特网是Geek的神祗,他们称呼它为耶稣,那么最初的因特网我们可得称呼其为“军爷”,因为因特网的雏形诞生于军用网络。最早的应用,也是最流行的应用,非电子邮件莫属了。1972年,ARPANET满打满算凑齐了40个节点,通俗来说,就相当于网络上有40个用户,这些节点之间可以传送文本文件。这种简陋的传送方式可以算作是电子邮件的祖宗了。当时那些高深莫测的科学家们恐怕没有想到,在小文本里码点字,互相传看会成为因特网持续数十年的主要应用之一—E-mail,并且现在的应用更加的丰富多彩,与他们谨小慎微地写点科普文章大大的不同。
我还在学说(70年代)
血统纯正的Internet诞生在TCP/IP协议问世之后。还是1972年,电脑业和通讯业的拔尖儿人才齐聚华盛顿,大伙一起参加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会议决定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达成共通的通讯协议。随后,石破天惊的Internet诞生演出开场了—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这种标准规范。这是Internet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是第一次从官方的嘴中蹦出。
虽然Internet出世了,但是显然空具一个名号而已,如同嗷嗷待哺的新生儿,除了喝奶什么也不会。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这意味着零散的计算机网络能够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讯,也表示因特网不但有了内容,并且在聚则力强的真理引领下,因特网还具备了令世人注目的话语权。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及花白头发留着络腮白胡子的英俊老头温顿·瑟夫(Vinton Cerf)。这个在Google里特立独行的俊老头年轻的时候与伙伴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领导小组开发了TCP/IP协议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地球村,他们都是因特网和互联网应该记住的人。
你的心我的心,串成一个同心圆(80年代至今)
如果没有互联,因特网终究是少数人供奉在神坛上的佛像,虽然宝相庄严,却对普通人屁用没有。所以,就在1980年可爱的温顿·瑟夫提议各个网络内部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与其它网络通讯时统一采用TCP/IP协议时,互联这一崇高命题不由自主地到来了。1983年1月1日,A RPANET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真正的诞生。几乎与之同时,美国的科学家们囿于资源共享的不便利,以致于在与欧洲和日本的科技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