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ch7
第七章 岩土体工程地质问题 第一节 地基评价与计算 一、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是控制建筑物沉降、倾斜及基础持力层的重要依据。 定量方法应考虑以下三方面: 地基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为不均匀地基; 持力层与第一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小于0.05b,可视为均匀地基; 据压缩层内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判断: 不均匀地基的定性确定方法: 二、承载力的确定 地基承载力应同时满足地基土的强度条件和对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限制。 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一级建筑物需采用理论计算结合原位测试确定,且需现场载荷试验验证 二级建筑物若需变形验算,可按公式计算并结合原位测试方法确定;二级建筑物若不需变形验算,可按规范中承载力值并结合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三级建筑物可按规范中承载力值及邻近建筑物经验确定 ⑵ 坝基承载力的评价(《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①松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据N63.5初步评价: N63.5<4 的粘土为软土; N63.5<10的砂土为松砂层。 N63.5>15的粘土为硬土层; N63.5>30的砂土为紧密砂层。 ②坝基岩体的承载力 根据岩块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c),结合裂隙发育程度,折减后作为坝基岩体的容许承载力。 1)坚硬和半坚硬岩(Rc30MPa): fk= 1/7 Rc 裂隙不发育(间距>1.0m) (1/7-1/10) Rc 裂隙较发育(间距1.0-0.3m) (1/10-1/16) Rc 裂隙发育(间距0.3-0.1m) (1/16-1/20) Rc 裂隙极发育(间距0.1m) 2)软弱岩石(Rc 30MPa): fk= 1/5 Rc 裂隙不发育(间距> 1.0m) (1/5-1/7) Rc 裂隙较发育(间距1.0-0.3m) (1/7-1/10) Rc 裂隙发育(间距0.3-0.1m) (1/10-1/15) Rc 裂隙极发育(间距0.1m) ⑶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岩体承载力的确定(GB50218-94) ①基岩承载力基本值( fo)的确定: 岩体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fo(MPa) 7.0 7.0~4.0 4.0~2.0 2.0~0.5 0.5 ②基岩承载力标准值(fk)的确定 fk =η fo η为基岩形态折减系数: 基岩面形态 平坦型 反坡型 顺坡型 台阶型 岩面坡度 0~10 10~20 10~20 台阶高5m η 1.0 0.9 0.8 0.7 三、沉降和变形的评价 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定,对一级建筑物和表6-10(P120)所列范围以外的二级建筑物,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尚应进行变形验算。 沉降计算方法: 最终沉降量:见式6-17 深度计算:见式6-19、20 考虑应力历史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P122) 大型刚性基础的沉降计算(P122) 第二节 砂土地基的液化 饱和砂层,其孔隙全部为自由水所充填时,受震动力往复剪切作用,使砂土颗粒骨架结构瞬间发生破坏,导致孔隙水压力骤升,砂土抗剪强度消失,从固体状态变化为粘滞流体的现象,称为“液化”。 危害: 岩土体失稳 地基承载力丧失 大面积喷水冒砂 基础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⑵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①土层条件 1)相对密度(Dr、e):影响土的强度; 2)颗粒特征:影响e 、△e,平均粒径(D50,越细越容易, D50=0.1mm的土最容易 )、不均匀系数(Cu,越小越容易,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形状(圆的比棱角的容易)等; 3)透水性:影响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渗透系数(K越低越容易); 4)土层厚度及结构:影响排水条件,上部为粘性土的双层结构最容易; 5)形成年代:越新越容易,Q3及以前的不会发生液化; 6)结构性:扰动的比胶结的容易发生液化; 7)压密状态:OCR。 ⑶ 砂土液化的评价 程序: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初判→复判(微观判别)→确定:液化指标、液化等级→ 提出抗液化措施。 岩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