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ps原理及应用课件gps原理及应用概论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第一章 GPS原理及应用概论 一、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 常规测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联测定位以及实时定位,因此引发了人们采用新的技术。1966-1972年,美国出现了卫星大地测量技术。 ? 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的。仅仅将卫星作为空间测量目标,后来发展到了把卫星作为动态已知点的高级阶段。 (1) 卫星摄影测量--卫星测向三角网 在AB两点同时观测卫星S1的方向r1和r2, 在AB两点同时观测卫星S2的方向r3和r4, 观测的方向用天球坐标(α,δ)表示, 计算地面AB的方向rAB:?? AB=n1 x n2,?? n1=r1 x r2,n2=r3 x r4?? 根据AB和AC的方向计算出角度BAC(用点积乘夹角余弦) (4)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 (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卫星网、监测站、接收机。????? 卫星网共六颗子午卫星分别在六个轨道面上并都通过地球南北极,卫星平均高度1070KM。????? 定位精度:单点定位几十M,联测定位0.5~1M。????? 全天侯观测,事后处理。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限性 (1) 卫星少,不能实时定位 。子午卫星导线系统一般采用6颗卫星。两次卫星通过的时间间隔约为0.8~1.6小时。?? (2) 轨道低,难以精密定轨。子午卫星飞行高度平均为1070KM,运动速度快,定轨精度低。?? (3) 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效应的影响。子午卫星的射电频率分别为400MHz和150MHz。难以削弱电离层效应的高阶项影响 。 二、GPS技术 1973年批准研制GPS系统;1974~1993先后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论证阶段发射了11颗卫星,试验阶段发射了第三代GPS卫星。???? GPS卫星星座2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个数6个,卫星高度20200KM,轨道倾角55度,运行周期11小时58分,载波频率为1575和1227MHZ,GPS卫星在轨重量为843.68KG,设计寿命七年半。 三 GPS系统组成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地面监控部分由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 监控站的作用: 监控站是无人值守的数据采集中心,其位置经精密测定;主要设备包括1台双频接收机,1台高精度原子钟,1台电子计算机和若干台环境数据传感器。 作用如下: 利用接收机求出卫星相对其原子钟的伪距和伪距差 利用原子钟获得时间标准 利用环境传感器得到当地的气象数据 然后将算得的伪距、导航数据、气象数据及卫星状态传给主控站; 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GPS与GLONASS的特征对比 GPS/GLONASS接收机 第一章 测绘科学与技术概论 1、GIS与主要学科的关系 GIS的定义: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表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输出的技术系统。 GIS主要与数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地学有密切关系。 数学为GIS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源泉。 测绘学主要为GIS采集数据和制作地图。 地学则为GIS提供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 计算机科学则为GIS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学科理论与技术上的每一次革新和突破都深深影响着GIS的发展。 2、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的主要任务:测绘,顾名思义就是测和绘。测包括测量地球形状、地表形态和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其相对关系等。绘则是将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所测内容绘制成图。 测绘学的学科分类: 一、测量学 二、大地测量学 三、工程测量学 四、测量误差理论 五、地图制图学 六、卫星测量学 七、摄影测量学 3、一个实例 1.如何测绘一幅校园地图 1.1 坐标系的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 1.2 测绘方法 极坐标法 1.3 测绘仪器 水准仪、经纬仪 2.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1 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能确定地球的形状,可能导致严重的变形,不符合真实的世界。 2.2 地球的形状 1)圆球 2)两极略扁的椭球 3)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 4)自然表面包围的复杂形体 以上是大地测量学的研究范畴 2.3 地心坐标系 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南北两级略扁,非常接近数学旋转椭球的椭球体,近两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都在致力研究这个椭球的大小,使之最接近大地体。提出了多个不同的椭球元素。 当我们所选用的椭球元素使得所对应的旋转椭球在全球范围内最接近大地体,就将这个旋转椭球称之为总地球椭球,而把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