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章计算机测配色基础知识31页.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计算机测配色基础知识31页

第二章 计算机测配色基础知识 颜色视觉的产生途径: 光→物体→人眼→大脑。 颜色视觉是由光、物体和视觉系统共同决定,且三者都对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节 光源 颜色的产生条件:光的存在。 “世界上只有无色的光,而没有无光的色”。 光源:在物理学中,本身能发射光谱的物体辐射体,也称为“发光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后的结果,所有颜色都离不开光。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的发射光谱决定。 非发光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呈现颜色。 光源的光谱分布:既决定其本身的发光光色,还影响其所照明的物体的颜色。 色温:某种光源的色品与某温度下的黑体色品相同时的黑体温度。 分布温度: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光源的相对光谱分布与黑体在某温度下辐射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相似时的黑体温度。 相关色温:某光源的色品与某温度下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或在色品图上相差距离最小时的黑体温度。 说明:(1)色温或相关色温相同的光源,其光色相同,但光谱分布可能有较大差异。(2)分布温度一定是色温。 三、CIE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1.标准照明体A和标准光源A 标准照明体A代表绝对温度为2856K的黑体所辐射出来的光。 色品坐标正好在的黑体轨迹上。 标准光源A:提供标准照明体A的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即分布温度为2856K的充气钨丝灯。 2.标准照明体B和标准光源B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色温约4874K的直射日光。 光色相当于中午的日光。 色品坐标靠近黑体轨迹。 标准光源B:提供标准照明体B的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即标准光源A加一组DG滤光器B1、B2。 3.标准照明体C和标准光源C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关色温约6774K的平均日光。 光色近似于阴天的天空日光。 色品坐标在黑体轨迹下方。 标准光源C:提供标准照明体C的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即标准光源A加一组DG滤光器C1、C2。 4.标准照明体D(典型/重组日光) 代表各时相日光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比标准照明体B和C更符合实际日光的色品。 尽量用D65,原因:在可见光范围内和紫外区都更接近日光,对评价带荧光的样品极为有利。 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的模拟效果最好。 5.标准照明体E(等能光谱/等能白光) 在可见光波段内光谱辐射功率为恒定值的光刺激。 人为规定的光谱分布,实际中不存在这种光谱分布的光源。 第二节 物体的光谱特性 不同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外部原因,即因照射光源不同而引起物体颜色的明显变化,这种现象是“二色性”的一种表现。 内部原因,即物体本身的光谱特性,这是物体产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 透明体的颜色主要由透过的光谱组成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则由它的反射光谱组成决定。 镜面反射光决定物体的光泽度,表面漫反射光使物体的彩度降低,二者的光谱分布与入射光相同。 内部反射光决定物体的颜色,其光谱分布与入射光谱不同。 二、光的吸收 物体受到光照后,能够吸收全部入射光的为黑色,对入射光有选择性吸收的则为有色体。 三、光的透射 四、光的散射 当光照射到与周围介质折射率不同的微小颗粒时,粒子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差异越大,光散射越强。 粒子直径在400~700nm时光散射性最大。 五、荧光 荧光材料只有在光照下才有光辐射,其颜色由反射光和发射光(主)的组合决定。 荧光增白剂提高白度的原因:增大物体在420nm左右的光辐射或反射。 第三节 视觉系统 一、眼睛的构造 1.眼球壁 外层:角膜 巩膜 中层:脉络膜 睫状肌 虹膜 内层:视网膜 2.眼球内部 晶状体和玻璃体 二、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 1.屈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其作用是将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2.感光系统——视网膜 最外层:视(觉)细胞层 中层:双极细胞 最内层:神经节细胞 三、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 1.明视觉 明亮条件下,锥体细胞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2.暗视觉 黑暗条件下,杆体细胞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大致轮廓,但分辨不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中间视觉 介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之间的视觉,此时人的视觉功能最差。 第四节 颜色的基础知识 一、颜色的分类 非彩色:由黑、白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组成的系列,是一类只有明度而无色调和彩度的颜色。 非彩色对可见光各波长都无明显的选择性反射和吸收,故又被称为“中性色”。 彩色:非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 所有彩色都对可见光内某一部分波长有较明显的吸收。 二、颜色的特征 1.明度:人眼对物体颜色明暗或深浅程度的感觉,是表示物体表面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 发光体的亮度越高,其明度越高; 非发光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高,其明度越大。 2.色调: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决定物体表面色调的因素:照明体光源的光谱组成,物体对

文档评论(0)

xiwenx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