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卡夫卡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览 表现主义与卡夫卡 “20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平行发展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欧洲文学史》,李赋宁,第三卷 一.20世纪文学的重要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理性理想的毁灭性打击 非理性哲学的影响——对理性精神的怀疑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柏格森的生命流动意识、尼采的哲学,最为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 “物质的极大兴盛”+传统价值标准的失落——人的“异化” ) 二.什么是现代主义? 感受“现代主义 感受“现代主义 毕加索后期自画像 感受“现代主义 塞尚的静物画 感受“现代主义 感受“现代主义 文化地震学——那种把文艺史和思想史中经常发生的感性变迁替代进行记录的尝试——惯常分三个大级度……第三范畴。归于这个范畴的是那些压倒一切的位移,那些文化的灾变,那些人类创造精神所造成的根本性骚乱。这种骚乱似乎推翻了我们的信仰和观念中最稳固和最坚实的东西,把属于过去的广大地域夷为一片废墟(我们为了使自己心安理得而对自己说,这是壮丽的废墟)。它怀疑整个的文明或文化,并疯狂地另起炉灶。无用否认的是,二十世纪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艺术……我们已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种新艺术是发端于,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这种第三级度和灾难级度的剧变。 【英】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 现代主义从何时开始? 弗吉尼亚·沃尔夫: “在1910年12月或12月前后,人性改变了……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变了——主仆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变了。在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宗教、行为、政治和文学也都发生了变化。” 现代主义何时结束? 就“现代主义”的下限而言,一些批评家将其界定在20世纪中期;还有一些批评家将其界定在20世纪60年代,而把60年代之后称作“后现代主义”;也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主义的下限一直推到当代,认为所谓“后现代主义”只不过是“后期的现代主义”。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教版p.3) 什么是“现代主义” 概念: “现代性”(modernity)的核心内涵就是彻底反叛传统、十足的标新立异精神。批评家把这种具有鲜明现代性的文学艺术称为“现代主义”。 二、什么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Modernism):又称现代派文学或现代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通常指那些否定传统价值,标榜与传统彻底决裂,在文学的观念、形式、风格上追求新奇,具有“先锋”和“实验”性质的文学倾向或文学潮流。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 、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 。 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 、 表现主义文学 、 未来主义文学 、 意识流文学 、 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 现代主义同时也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 (1)社会经济、科技、哲学文化(课本p.114-115) (2)文学传统上,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世纪末的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进一步酝酿并发展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中的现代文化与美学的基因,并直接向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过渡。(课p.116)单纯从欧洲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 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均形成危机而另谋出路的结果。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思想特征: (1)文化批判(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反思,如《荒原》,施本格勒《西方文明的没落》;相对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偏重于社会批判、经济批判而言的——走极端,虚无主义。) (2)异化(alienation)(课本117) 异化的四个层次: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 异化(alienation) 哲学上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该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到哲学高度。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 异化(alienation)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深化了异化的内涵。 异化(alienation) M.西曼《论异化的意义》: 1.无力:感到人的命运

文档评论(0)

xiwenx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