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本章内容: 第1节 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 第2节 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第1节 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 3)冰雪圈反馈 冰雪圈过程是水循环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能够有效地调节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和温度平衡,包括雪盖和海冰、冰川和冰原,构成了气候系统的低温层。 冰雪通过其高反射率和融解成为有效的热汇,在大气热量平衡中起着冷却面的作用。 冰雪圈的反照率具有强烈的正反馈放大作用:温度降低(升高)→冰雪覆盖增大(减小)→地表反射率增大(减小)→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增多)→温度降低(升高)。通过反馈作用,微小的扰动有可能被放大,并最终导致全球变化。 地球上的冰雪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冰雪过程导致的高纬地区的降温作用使赤道与极地之间的温度梯度增大,纬向西风会因此加强,而季风环流可能会被削弱。 4)海洋的反馈 海洋占地球表面71%、占地球水量97%以上,辐射到海洋表面的日辐射,大部分都能被吸收,正是海洋贮藏了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驱动物理气候系统的动力。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的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影响地球大气系统的热力平衡。首先海洋的热状况及其表面蒸发的强度都对大气运动的能量发生重要影响;其次,海洋存在各种尺度的运动,海洋环流对地球大气系统的能量输送和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二是影响水汽循环。大气水汽量的绝大部分(86%)由海洋供给,尤其是低纬度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源地。 三是调谐大气运动。受海洋独特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影响,海洋的运动和变化有明显的缓慢性和持续性。 四是降低气候系统的敏感性,调节温室效应。相对大气而言,海洋的运动比较稳定,运动和变化比较缓慢,通过有效地调节热量的收支和传输、水汽循环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海洋能够对气候系统的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降低气候系统对某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 3、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 固体地球系统的主体是形成地球固体表面的岩石圈,同时也包括与其上表面相联系的地球的各外圈以及与其下表面相接触的上地幔。 受到地球内力和太阳外力的驱动,其过程包括了由地球内力驱动的板块运动和由太阳能直接或间接驱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一系列过程。 板块运动过程 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 海洋沉积过程 内容包括 1)板块运动过程 位于地幔对流的热边界层之上的岩石圈,由若干刚性板块组成,受地幔的缓慢对流过程所驱动而横跨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即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带动了大陆的漂移和大洋盆地的开合、火山活动、地震、以及地壳的升降运动。 离散 汇聚 平移 板块运动运动形式: 离散形式 发生在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彼此分离处的大洋中脊,软流圈地幔物质向上涌出,冷凝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导致大洋板块增生、海底扩张、洋盆扩展。 陆地上,离散运动使大陆分裂,形成裂谷,如红海、东非裂谷等,它们最终会发展成为新的海洋。 汇聚形式 在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活动,在地表特征为海沟,年轻造山带。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汇聚,其中部分消减到软流圈内,在板块接触带上形成一系列岛弧带,如日本岛弧。 活动大洋板块与大陆的边缘汇聚,在大陆边缘形成年轻的高大山系。如北美西海岸的高大山系。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汇聚,它导致洋壳消失,两大陆连接并形成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 平移形式 为两侧板块作平行于边界的走滑运动,岩石圈既不增生也不消亡;地表特征表现为转换断层。 主要代表是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它是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一段边界。 风化侵蚀和搬运堆积作用导致出露于地表的岩石圈表面遭受破坏,进行取高补低的夷平,与板块运动一道改变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 所有被风化侵蚀的物质最终被搬运到大洋沉积,完成地球固体物质在地球表面的迁移转化过程。据估算,每年由于风的直接作用,从陆上带到海洋中的物质有16亿吨,超过进入深海的河流悬浮物的数量。 2)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 风化与侵蚀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对其它自然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地貌形态的改变必然引起地表其它自然过程的变化。 风化侵蚀过程的影响和结果: 经风化和侵蚀堆积作用而形成的陆地表面为在其上发生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和生物过程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正是在经风化和侵蚀堆积作用下形成的陆地表面上,发育了土壤、生长植被、调节水的储存和运动、进行与大气的水热交换。 流水作用是最为广泛的侵蚀搬运形式,塑造了多样的地貌形态。 水体中所溶解和携带的风化物质的成分和数量会对水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循环的功能。 侵蚀搬运营力——流水 沉积在陆上的风尘堆积形成沙漠与黄土等独特的地貌形态。 侵蚀搬运营力——风力 风是重要的侵蚀搬运营力之一,被风侵蚀搬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岛弧的分类及技术.pptx
- 低压电气1技术.ppt
- 地球的卫星——月球技术.ppt
- 第1章生物分子技术.ppt
- 第2章_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第1部分:基本设备)技术.ppt
- 第2章+空间数据的坐标与投影技术.ppt
- 第2章波动技术.ppt
-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技术.ppt
- 第3章细胞生物学方法技术.ppt
- 第4章几何变换技术.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