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荧光技术及其 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 免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素标记技术,是指将免疫学方 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 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 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 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荧光标记技术 免疫学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 * 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 荧光标记技术:利用一些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它的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 *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显微示踪的准确性相结合。 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但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检测和鉴定未知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呈现特异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 免疫荧光技术- 基本原理 * 免疫荧光技术 常用实验类型 * 免疫荧光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一、细菌学方面 国内纪宝宏根据对854名不同对象的检查,证实麻风间接荧光抗体吸收 (FLA-ABS) 试验对发现麻风亚临床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免疫流行病学调查如同时使用麻风菌素和FLA-ABS试验,可发现以后可能发展为多菌型 麻风的高危人群,即麻风菌素阴性,FLA-ABS阳性者。 庄玉辉用荧光抗休染色检查脑脊液(CSF)内结核菌,阳性率为28.30,而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8,9帕,后者较前者差。结果表明结核菌用荧光抗体检查技术检查结脑者的CSF显示快速、敏感等优点,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有意义。 * 二、真菌学方面 国内采用荧光染色:皮屑、甲屑、毛发等标本经20%KOH溶液处理后加少 量0.1%吖啶橙染液,盖以盖玻片,微微加温(脓、痰、尿、脊髓液或分泌物直 接涂片加少许1%吖啶橙染液加盖玻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或孢子的荧 光反应,阳性证明有真菌存在,但不能确定菌种。 * 三、寄生虫方面 国内1976年83118部队医院防疫所应用轻便荧光光源及吖啶橙染色检查疟原 虫。在荧光显微镜下,疟原虫及白细胞的核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疟原虫和淋巴 细胞的浆呈红色荧光,正常红细胞不着色。在暗绿色视野中,白细胞如夜空中的 明月一般,疟原虫的核象亮晶晶的星星,疟原虫的核浆与西蒙氏染色结果基本一 致,能清楚辨别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各期。 国外Ckman LRR用可吮橙染色离心寄生虫快速诊断疟疾。疟原虫在紫外光 源下观察,核呈绿色(DNA ),胞质呈橙色(RNA)。 * 四、免疫学方面 该领域应用较多的为间接荧光抗体法,如抗肾上腺皮质抗体、抗肝细胞膜抗 原自身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抗骨骼肌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 抗胃壁细胞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抗体、抗核抗 体等。用该组织制作冷冻切片为底物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人IgG。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身抗核抗体 * 五、肿病细胞及其它 翟春玺、张风菊研究表明,癌细胞胞浆中所含RNA较正常细胞显著增多,AO能与RNA结合成AO-RNA复合体,显红色荧光,RNA愈丰富其红色荧光愈强。胞核所含的DNA较正常细胞显著增多,DNA与AU结合成AO-DNA复合体,呈绿色荧光,同时DNA含量愈丰富,其绿色荧光愈强。核仁是RNA成分,呈红色荧光,癌细胞可显示绿色胞核,红色核仁,新鲜深红色胞浆,成为对照鲜明的荧光图象。 其它,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查非妊娠血清的胎盘蛋白5单克隆抗休荧光抗体优化试剂检测沙眼衣原体,应用双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计鉴定移植肾组织的单个核细胞浸润,用荧光灶测定法快速诊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韦荣氏球菌以紫外线照射出现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是SLE患者较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之一。自身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可造成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或凝集,导致循环血小板减少。 抗巨核细胞抗体荧光检测方法 * 取出冷冻骨髓玻片 室温晾干 滴加PBS(PH7. 4 ) 10%兔血清封闭骨髓标本 加入待测血清样品 20min PBS洗涤 稀释的FITC兔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