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2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三、论述题(共20分)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边塞诗主题的发展演变。解析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庄骚庄骚是书面用语,是庄子的《庄子》和屈原《离骚》的总称。因两部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相似之处,故并称庄骚。庄子现存〈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和后学所著,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离骚的含义:离,别也。骚,愁也。2、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3、《云谣集杂曲子》《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辞总集。编者不详。载于斯一四四一、伯二八三八等敦煌写本。原本今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国学者从伦敦抄回十八首、从巴黎抄回十四首,经整理,恢复此书三十首的原貌。全书共使用十三种曲调,除《内家娇》外,其余十二曲均见《教坊记》。4、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5、《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亚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展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这一评价主要强调的是司马迁《史记》的实录精神。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一例。而后世许多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原则。2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长生殿》的结构宏伟,场面壮丽,而又排场紧凑,组织严密。剧本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两条线索互相穿插,彼此关联,自然而又紧密地扭结在一起,体现着“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创作意图。而李、杨爱情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佃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钗盒随故事的进展由合而分,由分而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变化。全剧关目衔接,针线绵密,伏笔照应,极见匠心,同时场次与场次之间苦乐对照、庄谐参错、冷热相济,取得强烈戏剧效果,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桃花扇》运用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组织巧妙。剧本以一生一旦的爱情悲欢为主线,串联起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在侯、李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