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轴突反射(axon reflex) 通过轴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称为轴突反射。 (三)淋巴液及其回流 组织液中的10%进入毛细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毛细淋巴管逐级汇集成小淋巴管和大淋巴管,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在大小淋巴管中都有向管腔开放的单向瓣膜,使淋巴液只能由外周向心脏方向流动。淋巴回流的主要动力是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 淋巴回流的重要生理意义: 1.回收血浆蛋白,维持血浆蛋白的正常浓度; 2.可协助消化管吸收营养物质(脂类消化产物:乳糜微粒); 3.调节体液平衡, 4.清除组织异物,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等。 第四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调节中枢 1.延髓心血管中枢: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血管反射的基本中枢 包括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①升压区——心加速中枢、缩血管中枢 ②降压区——心抑制中枢 ③传入神经接替站 ④舒血管区 在正常时,心抑制中枢占优势,不断发出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心脏,使心跳减慢减弱,不使血压过高,这一现象称为“迷走紧张”。在血管方面,则“缩血管中枢”占优势,发放冲动,使肌肉、皮肤和内脏血管处于微弱而持久的收缩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压。 2.高位心血管中枢: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复杂的整合。 ①下丘脑:情绪变化、体温调节以及摄食行为的整合 ②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皮层运动区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支配心脏的神经(图) (1)心交感神经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来自脊髓胸腰段1-6节脊髓灰质侧角,在颈前、颈中和星状神经节更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在心脏附近形成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的各个部分。右侧纤维大部分终止于窦房结;左侧纤维大部分终止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两侧均有纤维分布到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正性传导作用),心肌收缩能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 (2)心迷走神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心脏支。右侧迷走神经心脏支的大部分神经纤维终止于窦房结;左侧迷走神经的心脏支大部分终止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两侧均有纤维分布到心房肌,但心室肌只有少量迷走神经支配。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可作用于心肌细胞的的M型胆碱能受体,导致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减慢(负性传导作用),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2.支配血管的神经 (1)舒血管纤维:主要来源是交感舒血管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通过血管平滑肌M型受体起舒张血管作用。此外,还有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和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根据不同的神经支配效应,将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 (2)缩血管纤维: 除脑血管和心脏的冠状血管外,其余血管均由缩血管纤维支配。缩血管纤维来源于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与β受体结合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能力比与β受体结合的能力强,故引起收缩血管的效应。 (三)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图) 心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心跳 减弱 减慢 血管舒张 血压↓ 延 髓 心抑制中枢(+) 心加速中枢(-) 缩血管中枢(-) 窦神经(+) 主动脉N(+) 压 力 感 受 器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血压↑ 心交感神经(+) 小动脉血管收缩 心迷走神经(-) 心跳 加快 加强 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血压↑ 延 髓 心抑制中枢(-) 心加速中枢(+) 缩血管中枢(+) 窦神经(-) 主动脉N(-) 压 力 感 受 器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血压↓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图) 3.其他感受器反射 全身许多感受器(例心肺感受器)受到刺激时,都可反射性地影响心血管活动。例疼痛刺激、寒冷刺激、炎热刺激、肌肉和关节等处的张力刺激等等。 颈动脉体 窦神经(+) 缺氧或CO2增多 主动脉体 主动脉神经(+) 延髓心血管中枢升压区(+)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呼吸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