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 使用注意 石膏 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1、温病气分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上炎证
4、疮疡不敛或湿疹浸淫及水火烫伤等 煎服
15~60g
宜打碎先煎,内服生用,外用火煅研末 虚寒证忌用 知母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滋阴润燥 1、温病气分证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胃热口渴、消渴证
4、肾阴不足、虚火亢旺 煎服
5~15g
虚寒证不宜
脾虚便溏者忌用 芦根 甘、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
清胃止呕
清肺祛痰
排脓利尿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胃热口渴、呕逆
3、肺热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痰
4、湿热淋证、湿热水肿 煎服
15~30g
新鲜
30~60g 捣烂取汁服
虚寒证忌用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润燥化痰
清热解毒
消肿排脓
活血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胃热口渴、消渴
3、肺热燥咳
4、疮痈
5、跌打损伤肿痛 煎服
10~15g
外用适量
虚寒证忌用 淡竹叶 苦、甘、淡、寒;
归心、小肠、肺、胃经 清热除烦
利尿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心火亢盛证,心热下移小肠之热淋 煎服
5~15g
虚寒证忌用 栀子 苦、寒
归心、肝、胃、肺经 泻火除烦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清利湿热
消肿止痛 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3、血热出血症
4、热毒症
5、湿热黄疸,湿热热淋
6、跌打损伤 煎服
5~15g
外用适量 焦栀子止血
虚寒证不宜
脾虚便溏者忌用 夏枯草 苦、辛、寒
归肝经 清泻肝火
解毒散结 1、肝火上炎证(肝热型高血压)
2、痰火郁结,热毒疮痈
3、热毒壅盛而致多种红肿疼痛者 煎服
10~15g 虚寒证慎用 决明子 苦、甘、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肝明目
缓下通便 1、肝热目疾
2、肠燥便秘
3、高血压、高血脂症等 煎服
10~15g
便秘不宜久煎,生品宜; 入丸散剂最佳
虚寒证,尤其脾虚便溏者忌用 谷精草 辛、微苦、凉
归肝、胃经 清肝热
疏风热
明目退翳 1、肝热或风热目疾
2、风热头痛、牙痛、咽痛 煎服
5~15g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清热安胎 1、湿热病证
2、肺热咳嗽,少阳证气分热证等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热毒症
4、血热出血证
5、用于胎动不安 煎服
5~15g
清热燥湿生用
止血、安胎炒用
虚寒证忌用 黄连 苦、寒
归心、胃、大肠、肝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1、湿热病证
2、心、胃、肝热证
3、热毒痈疽疔疖 煎服2~10g。清热生用。降其苦寒性炒用。姜汁炙清胃止呕。酒炙上焦热证。虚寒证忌用。过用久服易伤脾胃及阴津 黄柏 苦、寒
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退虚热 1、湿热病证
2、疮痈等热毒证
3、阴虚火旺证
4、多种脏腑实热证 煎服6~10g。外用适量。虚寒证忌用。过用久服易伤脾胃。 清热燥湿、解毒、泻火、湿热、热毒、脏腑实热生用。降其苦寒性、易入肾经、阴虚火旺盐水炙。 穿心莲 苦、寒
归肺、胃、大肠、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1、湿热病证
2、温热病卫分证、气分证、肺热咳嗽、肝热目疾
3、痈肿疮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多作丸片剂服用
外用适量
虚寒证忌用
煎服3~6g 龙胆 苦、寒
归肝、胆、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1、湿热病证
2、肝胆热盛,胃火壅盛(口疮、吐血、便血等)
3、热毒痈肿、咽喉肿痛 煎服
2~6g
外用适量 虚寒证忌用
苦参 苦、寒
归肝、胆、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杀虫
利尿 1、湿热病证
2、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热毒证
3、疥藓、皮肤瘙痒、滴虫性阴痒带下 煎服
3~6g
外用适量 虚寒证忌用
不宜过用
反藜芦 秦皮 苦、寒
归大肠、肝、胆经 清热燥湿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清肺平喘
祛风湿 1、湿热痢疾,湿热带下
2、肝热目疾
3、肺热咳嗽痰多、湿热下注、关节红肿热痛等 煎服
6~12g
外用适量 虚寒证忌用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微苦、辛、甘、寒
归肺、心、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1、疮痈疔肿
2、风热表证,温热病
3、咽喉疼痛,热毒痢疾
4、暑热烦渴、小儿热疖、痱子等 煎服
10~15g
疏散风热生用
暑热烦渴露剂 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连翘 苦,微辛、寒
归心、肺、小肠经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疏散风热
泻火利尿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2、风热表证,温热病
3、热淋涩痛 煎服
6~15g 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用 大青叶 苦、大寒
归心、肺、胃经 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