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一、 “中体西用”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评价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材料二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的,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材料三 咸丰初元,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不至是……今则几于人人皆知洋务矣。 ——《洋务运动》第一册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材料四 ……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问题:(1)材料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提示:(1)核心思想:中体西用。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问题:(2)结合材料一,说明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主张的基本含义。 提示:(2)基本含义:①“中学为内学”指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固守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②“西学为外学”指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应对内忧外患的主要手段。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问题:(3)结合材料二分析,19世纪60年代的清朝官员为什么要分“体”“用”? 提示:(3)原因:①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分“体”“用”有利于减少引进西学的阻力。②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根本改变封建制度。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问题:(4)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如何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提示:(4)评价:①材料三表明“中体西用”思想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材料四表明“中体西用”思想削弱了西学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作用,同时为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做了准备。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材料二 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材料三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析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及思想特点。 提示:(1)思想:君主立宪;,三权分立;论证变法的合理性;民主强国。 特点:①(材料一)借鉴上古和西方政治。②(材料二)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糅合,把“民主”“议院”等西方政治理论渗透入传统儒学之中,借助孔子儒学否定君主专制,宣传西学。③(材料三)托古改制,借

文档评论(0)

5500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