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2
PAGE
PAGE 8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
文学院2006级16班 吴艳 学号:200502631335
摘要:在纳兰词的意象中,“雨”意象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浅析纳兰词中“雨”意象的纤细哀愁、苍凉豪迈和凄婉缠绵,充实了“愁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纳兰性德;意象;雨
在纳兰性德《饮水词》所收录的348首词作中,“雨”意象出现频率最高,共有108次。然而这点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专门分析“雨”意象的学术论文很少。“雨”意象初创可溯自《诗经》其《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以漫天纷飞的雨雪烘托战士出征归来时的悲切心情。这一原型意象产生之后,经过不断融合、变异、繁衍出多姿多彩的“雨”意象。
一、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词。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成为诗人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正因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以,古典诗词中的“雨”,不再是一种纯自然的物理现象,而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因而,“雨”这一物象,在与“意”相融合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作者融入的情思、意趣不同,可以构成意蕴不同的意象,一般说来,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喜雨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最为著名的喜雨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赋予春雨以人格,它好像知道大地万物的需要,知时而至;又不愿惊扰人们,悄悄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春的讯息,带来新的希望。诗人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喜雨之情,抒发其喜苍生所喜的博大胸襟。
再如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一句词很有味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从另一个角度写雨的可爱。苏轼是懂得知足,懂得随缘自适的一个人。写这首词的时候,他正谪居黄州,政治上的挫折和失意并没有让他失去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这首词中,我们看不到苏轼对生活的一丝埋怨,有的只是惊喜、享受和感恩。
(二)愁雨
适时适量的雨能给人带来生命的滋润与情绪鼓舞,而淫雨霏霏,浊浪滔天,也会给人类以灾难性打击。因此,雨既是一种喜悦的象征,也融入了另一种情感——愁。往事如烟,人生苦短。当诗人遭遇仕途坎坷、人生苦短,感叹昭华易逝,世事苍茫时,雨飘然而下,成为最契合诗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现象,“雨”就成为中国文人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程式化意象,这也是与中国文人的悲伤格调相一致的。典型例子列举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招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各文人笔下的雨虽对于愁情侧重的内涵不同,但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每一句都像伴着泪水在诉说,读来令人断肠。
二、纳兰词对“雨”意象的充实
(一)纳兰词中的喜雨
纳兰词中“雨”意象频频出现,然而“喜雨”这一意象却仅仅出现了一次,即: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才着春寒瘦不支。凉侵晓梦轻蝉腻,约略红肥。不惜葳蕤,碾取名香作地衣。”(《采桑子·咏春雨》)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词,词中描写了春雨滋润花叶又摧残花叶的过程。纳兰用惟妙惟肖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将春雨中的花儿描写得活灵活现。微细若烟雾的春雨,落在泛起鹅黄色的柳枝上,仿佛是空中飘撒着游丝一样,被春雨滋润着的花儿显得格外娇嫩,使人感到淡淡的喜悦之情。虽然全词没有出现一个“雨”字,但“雨”又无处不在,这正是词人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
(二)纳兰词中的愁雨
被誉为清朝“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出生于满族正黄旗贵族,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明珠之子,博览群书,才华横溢,22岁即中进士成为康熙近侍,可偏偏这样一位生长华阀,仕途顺利,年纪轻轻的词人,却情思抑郁,倦于仕宦,“惴惴有临履之忧”,其词以“哀感顽艳”著称。
而这位在人们看来是出身富贵、位列极品的“翩翩浊世一公子”为何会和“悲愁感伤”的雨之意象联系在一起呢?其实,贵公子的烦恼并不比普通百姓来得少,相反的,仕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