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2.新经济 新经济: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构成和增长动力的经济。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的特征: (1)增长原动力不同。以高科技、信息等为增长原动力。 (2)生产方式不同。以集约型为主。 (3)交换方式不同。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 (4)经济主体的交往不同。新经济趋向全球一体化,可持续。要做到技术、观念、市场、制度四方面创新。 最早源于美国,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一直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称为“新经济现象”。 传统经济以通胀刺激经济,达到低失业率。在新经济时代,技术、制度创新,通过信息和网络经济进行知识生产,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1.经济周期: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现象。 五、经济周期概述 经济周期特征: 不可避免。 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周期长短由具体性质所决定。 四个阶段 主要阶段-繁荣与萧条 过渡阶段-衰退与复苏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 投资增加 信用扩张 价格水平上升 就业增加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2.经济周期的类型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50年。 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非凯恩斯理论 (1)消费不足论:收入用于储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由分配不均造成。假设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为前。 消费不足论(储蓄过多论)的历史悠久,最早的代表是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近代则以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为代表。 法国的西斯蒙第最先用广大人民的贫困化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来论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是典型的消费不足危机论。 马尔萨斯所强调的则是地主阶级的消费或收入不足,为地主阶级获取地租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 英国经济学家、社会改良主义者霍布森于20世纪初则提出了根源于收入分配引起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以及改善分配以防治生产过剩和失业的改良主义主张。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2)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资本品部门发展超过消费品部门。 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经济波动。 以充分就业为起暗含的前提 。 投资过度理论有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货币引起了投资过度,称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另一派则认为是新发明、新市场开辟等非货币因素引起了投资过度,称为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货币投资过度理论的倡导者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哈耶克等,其基本特点是认为货币金融当局的信用膨胀政策是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引起经济扩张并由此导致危机和萧条的根本原因。 用非货币因素的投资过多论来解释危机的代表人物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危机的出现是因为固定资本货物的生产过多。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3)信用过度论——纯货币危机理论 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倡导者是英国的霍特莱和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 认为周期性波动在于银行系统周期地扩张和紧缩信用。 危机产生完全是由于繁荣后期银行采取的紧缩性信用政策造成的。 只要在繁荣后期银行继续扩张信用就能防止危机的爆发。 货币只用于零星支付,流通的主要工具是银行信用。 银行体系有信用创造功能,银行信贷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当信用扩张到达一定程度后,银行迟早要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而相反地采取紧缩性信贷政策,导致危机和继之而来的累积的衰退过程。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0章 * (4)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用创新来解释社会的发展,把创新作为社会前进的动力,由此出发,他也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说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根源于创新。 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经济周期的衰退与萧条,意味着新产品、新技术对旧的厂商和部门的冲击,那些在经济高涨期间过度扩大了的投资在萧条阶段的毁灭是社会经济从失衡走向新的均衡之必然的和有益的过程。 一旦萧条到达谷底,新的创新引致的复苏和高涨推动生产力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均衡-失衡-在更高的水平上均衡,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创新的大小及其重要性不同决定了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