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 *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微观粒子从外观等方面可以人为的定义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细胞等。 初中化学学习 生物学研究 由此牢记:①只能说所有物质是由微粒构成。 ②不能说所有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中的某一种构成。 中考常考: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则含有多种分子。 如:水这种物质中只有水分子。不可能有氢分子。 思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之处。 变化或现象 解释 水的蒸发 水的分解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2、分子、原子的三大共同特征: (1)质量小、体积小 (2)在时刻不停的运动 (3)分子、原子间有间隔 且温度, 能量越大, 运动速率就越快. 通常状况, 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且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 注意:同种分子、原子化学性质相同。反之不同。 例.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花香四溢 ——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B. 食物腐败 —— 分子发生变化 C. 汽油挥发 —— 分子间间隔变大??????????????????????? D. 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 谨记:分子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 例题与练习 粒子特征2 例题.把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左边的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瓶气体不反应),右边两瓶气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NO2 NO2 H2 H2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 (2) NO2的密度比H2大 分子在不断运动 (或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原子的区别 即在化学变化中 原物质的分子 分解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物质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单质分子由______________的原子构成 同种元素 化合物分子由_____________的原子构成 不同种元素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只能保持化学性质)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最小”指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微观实质 物理变化: 分子、原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5、会看微观示意图 2HgO=2Hg+O2↑ 例. 请分析下列事实,其中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 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晶体析出 ???????????????????? B. 海水晒盐得到食盐晶体 C. 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C 分子可分,就是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下图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 表示氢原子, ???表 示氧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上图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3)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4)从这一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 (填“元 素”“原子”或“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2H2+O2=2H2O 点燃 C 化合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决定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 原子质量 (+) (-) (+) (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1).圆圈及里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核 及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 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 17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原子核 质子数 2 8 7 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