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物态变化2h
4.物态变化
【考纲说明】
考试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考试目标
了解
理解
热现象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
√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现象
√
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
3.晶体的熔点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4.沸腾现象
√
5.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6.沸腾过程中吸热
√
7.液化现象
√
8.液化过程中放热
√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现象
√
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
√
【知识梳理】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原理:利用液体的冷涨热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制,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的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5)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6)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3.凝固: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1)沸腾:
①沸腾现象: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②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③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蒸发:
①蒸发现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②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发生位置
条件
特点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蒸
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任何温度
缓慢的汽化现象
降温
(制冷)
表面积大小、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
沸
腾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发生
达到沸点
且要继续加热
剧烈的汽化现象
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供热快慢
2.液化:
(1)液化现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降温、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升华现象: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衣柜中方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