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景别、镜头
五、景别 1.景别 景别(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 ) ——镜头由于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者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别的划分标准: 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一般情况下,我们以画框内所拍摄的人物的“分截高度”为参照系,区分出不同的景别。 (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大小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完整序列 大远景 — 远景 — 大全景 — 全景 中景 — 中近景 — 近景 — 特写 — 大特写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远景——广阔的场面。 全景——人物的全身以及他身处的环境。 中景——膝盖以上部分。 近景——胸部以上部分。 特写——颈脖以上部位或被摄物体的细部。 大远景——画面中的主要面积都为景物,被拍摄主体(主要被拍摄人或物)只占很小的比例。 远景——被拍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拍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全景——被拍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这类景别又被称作“人物全景”。 《秋菊打官司》 主镜头 主镜头提供一场戏的概观,这场戏可将所有主要动作包括在内,它几乎总是全景或远景。 中景——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膝盖以上。 近景——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中近景——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对主体人物取景到腰部。 中景——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膝盖以上 近景 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特写——对主体人物取景到颈脖以上或被拍摄物体的细部,用于拍摄重要人物的神态特征或物件的细节。 大特写——一般指人脸上的某个局部或某件特殊的物件道具。 景别的功能 1.叙事 景别的变化使画面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 运用不同景别有效地支配观众的视听注意力并赋予被摄主体以恰当的表达意义是创作者的重要创造活动。 景别运用是否得当、有效是检验创作者思路清晰与否、表现意图明确与否的重标尺。 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 (1)景别意味着距离;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景别的叙事功能) (1)景别交代特征; (2)景别强调细节。 2.抒情 特殊的景别(如特写和远景),或特殊的景别组合可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现特定的视角。 3.形成风格 建构影像风格、作品风格、导演风格 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1996) 他所关注并终生探讨的是个体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他更接近于运用电影语言讲述个人存在状态的哲人,因而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1991) 影片观摩希区柯克:《迷魂记》 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 全名 詹姆斯·梅特兰·史都华 James Maitland Stewart 台湾译 詹姆斯·史都华 大陆译 詹姆斯·斯图尔特 詹姆斯·史都华文武全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在美国空军晋升至准将。 作为演员,其作品横跨西部片、文艺片、脱线喜剧(screwball comedy)、家庭喜剧、惊悚悬疑片(thriller)、传记电影等。 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金球终身身成就奖等。 多部作品名列美国电影学会所选各类型百年最佳影片、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 在美国电影学会、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百年百大电影名单中,都是出现最多次的主演演员。1999年,史都华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3名。 金·诺瓦克 Kim Novak 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她以妖艳的容貌成为好莱坞电影性感的象征。50年代中期,是美国十大卖座明星之一。 主要代表作:《欢喜冤家》《金臂人》《狂恋》《迷魂记》《夺情记》《臭名昭著的妇人》《银行大劫案》等。 《迷魂记》赏析 【希区柯克生平与创作】 1899年生于伦敦东部某小镇一个天主教家庭,9岁到一所基督教学校上学。在学校受到一种将罪恶无处不在观念和逻辑的严密性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育。 在学校,违反校规的学生将遭到鞭打,但他可以选择受罚时间(早餐前、中午或晚上临睡前)。学生接受惩罚时的心理微妙:通常总是尽量把那个可怕的时刻向后推,而在受罚前却一直都处于焦虑、恐惧之中。 这种心理体验影响到他的电影创作,他总是让观众在恐惧、期待中等待凶杀场面的出现。 从学校毕业后,开始在伦敦大学选修艺术课程1914年他离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