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3能量和物质(文科适用)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再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自然状态)的土壤 实验组:进行60℃灭菌1h处理的土壤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1:探究落叶是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组 对照组 自变量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对土壤高温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 7天后,A1+碘液不变蓝 7天后A2+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7天后, B1 +碘液变蓝 7天后B2+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小结: 基础练习: 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C 、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 C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A为消费者,D无机环境 C D B A 2.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的DDT的平均浓度 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度 0.04 0.35 0.39 3.4 1)这四个种群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 2)写出四个种群的能量流动渠道:___________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_越高,生物体内的DDT浓度越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甲 乙 甲 丙 丁 营养级 生物富集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a b c 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____ (在a~c中选择)中合成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在_______和_______ (在a~c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3)甲代表________,乙代表__________,丙代表__________ (4)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 (5)丙成分除了有图中所示生物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等生物。这些生物 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硝化细菌等 真菌 蚯蚓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____ (在a~c中选择)中合成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在_______和_______ (在a~c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3)甲代表________,乙代表__________,丙代表__________ (4)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 (5)丙成分除了有图中所示生物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等生物。这些生物 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有机农药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生物富集 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积累就越多) 原因: 特点: N和P含量过多,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藻类等过度繁殖,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 2007年06月27日云南滇池发生的水华(绿如油漆) 富营养化 阿德雷企鹅在浮冰上漂流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群落 火山爆发 分解作用 燃烧 SO2:叶 SO4-:根 (有机S) 大气中的氮气 群落 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 (有机N)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2.能量流动的特点? 3.输入生态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