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实践及其特点PPT共34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实践及其特点PPT共34张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什么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种观点:主张在石狮原来滚落的地方打捞。 第二种观点:主张到石狮落水位置下游打捞。 第三种观点:主张到石狮落水位置上游打捞。 * * 第六课 追求真理的历程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下列属于实践的有( ) ①医生治病②作家构思小说③蚂蚁搬家④厦门海湾型城市战略研讨会⑤教师上课⑥防治甲型H1N1⑦开采石油⑧学生看书 ①⑤⑥⑦ 1、实践的含义: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农民耕地 3、工人生产商品 4、学生思考数学例题 5、教师给学生讲课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 ? ? ? 对象 ? ? ? 主体 聚焦三峡 思考:①修筑三峡工程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它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②修筑三峡工程的活动与蜜蜂筑巢的活动是不是一样? ③孙中山先生早在民国初年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为什么直到现在三峡工程世纪大梦才变成现实?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 :生产工具、设备 都是客观的 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的制约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运用 改造 3、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对象 智力 体力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生产工具、设备 由客观 条件决 定的 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 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运用 改造 三峡工程全景模型 人比蜜蜂高明之处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造世界的活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 有主观 能动性 原因 实践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总设计师叶培建 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总指挥栾恩杰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刀耕火种时代 青铜、铁制工具时代 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 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战士打仗 演员表演 教师讲课 医生治病 司法人员办案 营业员售货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 小结与归纳: 1、实践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性、历史性 2、实践的三个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一、实践及其特征 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安静的“阳明书院”里,有一小片茂密的竹林,青枝翠叶,摇曳多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王阳明,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他双目发呆,脸色苍白,已经在这里坐了好几天,家里人多次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了。到了第七天,终于病倒了。 1.王阳明静坐看竹子,只能获得对竹子的“感觉”,而不能知道竹子的“道理”,因为他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践,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王阳明确实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但单纯靠“想”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万事万物的道理不能从心里想出来。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思考:王阳明静坐看竹子,为什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万事万物的道理是从心里想出来的吗? 思考: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认识的来源有多个: ----实践、书本等 观点一 观点二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直接经验 (如:吃一堑,长一智) 间接经验 (如: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181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