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3中国的降水几种重要天气现象
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我国东部雨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东部雨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东部雨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东部雨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东部雨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副高脊线位置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平衡性 我国各地雨区特点 三、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不稳定性 四、季风强弱与旱涝的形成 江苏梅雨基本情况 一般南京平均入梅日为6月18日前后 1961—2008年,江苏共有11个迟梅年。迟梅年的特征是: 1)梅期短,平均16天,最短1978年只有3天,2005年4天 2)梅雨量偏少,正常梅雨期降水量平均238mm,而迟梅年仅135.3mm 3)梅雨量空间分布不均,有强降水集中时段 4)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多。原因是迟梅雨时节暖湿气流势力强大,同时太阳辐射也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民间叫作“阵头黄梅” 闷热的桑拿天增多 规律 夏季风强,华中旱,华北多雨,即南旱北涝。如1932年、1959年、1961年。 夏季风弱,华中多雨,华北旱,即北旱南涝。如1931年、1954年、1980年。 原因 简单地说是受极锋活动的影响。太平洋副高则对极锋活动的影响非常显著。副高强,高压脊北伸西进快,楔端很快逼近我国海岸,东南季风势力强,来的早,在江淮间停滞时间短,很快北上到黄河流域,形成南旱北涝;反之,东南季风势力弱,来的晚,则易形成南涝北旱。 第三章 中国的气候 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中国气温与降水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二、梅雨 三、台风 一、寒潮 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寒潮、梅雨、台风是我国重要而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 它们各自的形成、变化构成了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 从北冰洋来的深厚寒冷空气,一般先在西伯利亚北部和蒙古国积聚,使大陆高气压加强,当西风带较强的波动向东推进时,常使低层大陆高压破裂,导致冷空气爆发,南下侵入我国。 寒潮是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它规模大,势力强,降温剧烈。 一、寒潮 寒潮:气象部门规定,就全国来说,如果一次冷空气能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温度降低10°C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4 °C(春、秋季节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4 °C) ,陆上三个行政区出现5级以上大风,三个海区先后出现7级以上大风,称为“寒潮”。 强寒潮:48小时内降温14°C,陆上3-4个大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所有海区先后出现7级以上大风,则称为“强寒潮”。 “寒潮”的量化标准 “寒潮”最活跃的月份一般不在隆冬季节的12月-次年1月。 据统计,入侵中国的寒潮在一年中有两个高峰,一个在11月, 另一个在3-4月份,夏季则难觅寒潮的踪迹。(为什么?) “寒潮”最活跃的月份 100 0.7 14.8 20.0 16.2 12.6 11.9 21.5 2.2 百分数 135 1 20 27 22 17 16 29 3 次数 全年 5 4 3 2 1 12 11 10 月份 1951—1976年间寒潮次数和百分率 侵袭我国的主要寒潮路径 寒潮路径: 1、中路:次数最多,从河套一带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和华南。 2、东路:影响东北、华北经黄河下游南下,通常只影响长江以北地区。 3、西路:侵入新疆,循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影响西北、西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这一路寒潮势力最强,危害最大,是寒潮的主力。 总的说来,寒潮属于灾害性天气。 寒潮前锋过境,产生寒潮大风,对草原畜牧业、江河湖海渔 业生产、城乡交通等造成不利影响。 寒潮前锋过境后,天晴风小,但降温剧烈,常产生严重霜冻, 江南越冬作物和华南热带作物常受冻害。 入春后,由于寒潮活动频繁,在江南地区常形成低温连阴雨天 气,对水稻、棉花等春播作物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寒潮活动在某些时候给某些地区带来降雪,对农业 生产可起到缓和冬春干旱、减少作物病虫害等有益作用。 寒潮气候的影响 二、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每年初夏,江淮地区有一段时期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称为“梅雨”或“霉雨”。 初夏,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移到北纬20°附近。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加强,且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加强,但中纬度的冷空气仍常常南下,锋面发生波动而形成江淮气旋,造成江淮流域的降雨。 图2-13 中国梅雨分布图 二、梅雨 梅雨区 梅雨是初夏季节(6月上旬或中旬-7月上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的持续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 °-34°的地区。 试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