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andard.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esign standard

* 手机后壳4面滑块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相同起点 分模线和产品尽量垂直 封胶5~8mm 倒角C2 大于8.5 整体结构示意图 锁Slide的螺丝位置考虑 fitting时起定位作用的斜契的受力 平Core 底 斜顶设计标准 -1 动模板上斜顶勾针孔的直径比勾针大0.05±0.02mm , 口部倒角C 0.2mm 注意事项: 1, 产品含玻纤 “A” 公差为: . 2, 勾针”H” 公差为: ,为避免产品卡扣产生flash, 顶针固定板上对应的沉头深度公差为: . 斜顶设计标准 -2 平Core 底 动模板上斜顶勾针孔的直径比勾针大0.05±0.02mm , 口部倒角C 0.2mm 注意事项: 1, 产品含玻纤 “A” 公差为: . 2, 勾针”H” 公差为: ,为避免产品卡扣产生flash, 顶针固定板上对应的沉头深度公差为: . S 上图中斜顶在动模中导向的尺寸”S” 尽量大,最好大于15mm. 有斜顶的动模仁厚度尽量大于40mm. 当前设计: 第一射硬胶的点胶口头部有凸台, 防止产生的胶口残料在第二射时压伤模具. 存在的问题: 此凸台的存在导致分型面无法完全磨床加工, 需要 EDM. 改善方案: 取消凸台, 在第二射的定模对应的位置加工直径4mm, 深0.5 的沉孔用于避空胶口残料, 分型面直接磨床加工.减少CNC加工,保证分型面平整. 另外, 如硬胶的浇口不点到产品上, 则流道按上图直接线割加工. 双色模具硬胶流道改善 1.5 4° 滑块上的斜导柱和限位螺丝设计标准 A A 1, 滑块尺寸”A” 小于或等于 100mm, 用1根斜导柱和1个螺丝限位; 2, 滑块尺寸”A” 大于 100mm, 用2根斜导柱和2个螺丝限位; 3, 如动模胚须加工斜契反铲槽,如上图所示,则加2个螺丝限位. 1, 水路尽量避开薄铁位置, 以备生产中损坏后割镶件. 2, 锁模仁的螺丝全部用M8, 简化拆装模具所需要的工具. 3, 螺丝间距最大为100mm. 改进: “Y”轴 尽量设计4条水路 再改善: 简化加工, 减少水路和堵头 原始设计: 产品中间冷却效果差, 防水圈附近无螺丝, 有漏水隐患. 仍存在的缺点: 钻5条水路, 5个堵头 定模水路和螺丝设计标准 斜契在模胚上避空设计标准 动模滑块结构: 模胚上固定斜契的面(箭头所示)单边避空 0.1mm (A-0.2) 0.05 + - (A 0.05) + - 注意: 如果是定模滑块结构(左图示), 斜契和模胚须做配合. 滑块设计标准 “S”值大于倒扣 2mm 以上, 并且必须取0.5mm的整数倍. 斜导柱直径常用12mm, 根据情况可选10mm或8mm. 弹簧直径常用10或8mm, 根据情况可选6mm(定模哈夫滑块结构除外). 弹簧孔深”A” 常用15mm, 弹簧用25长,最大压缩10mm.(适用”S”小于6mm) 如滑块”S”值小于4mm, 则”A”值可用12mm, 弹簧用20长,最大压缩8mm . 滑块水路设计标准 零件图上取消防水圈 取消铜堵(红色标示) 公司订购顶针类的7张表单简化到1张表单 双色模具开闭器设计改善 节约4个开闭器和加工孔 现状 改善 现状: 单热咀头部与分型面是齐平的, 热咀发热会变长,为了保护热咀,后模仁必须做避让。 改善: 订购时热咀头部做短0.5MM,动模不做避空, 简化加工,节省胶料 热咀头部避空简化模具结构 0.5mm 现状: 水口勾针底胶厚过薄,(只有0.25mm).受力小,影响水口板刮出水口,水口针研伤后易断裂. 改善: 尺寸0.25mm加大到0.6mm.使脱水口的力充分作用在勾针上. 水口勾针改善 0.6 去掉针板介子(4mm) 现状: 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有4.00mm的间隙,需要加很多针板介子, 顶针防呆加工比较麻烦,而且维修保养时易掉. 改善: 取消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的间隙,顶针杯头直接沉入顶针面板 行位体与模胚配合 现状: 行位体底部两侧面与模胚侧面为零配合,同时行位压块侧面与行位体侧面也为零配合,这样造成了二次定位。 改善: 模胚与行位体配合的侧面避空0.2mm 现状: 冷流道唧咀的两种设计 1.唧嘴头部挂在面板里面(图1) 2.唧嘴挂在固定在面板的BLOCK里面, 但是唧嘴顶部深入面板的距离不统一. 冷流道唧嘴高度的改善 (图1) (图2) 改善: 统一按第二种方法设计, 规定”A”值为15mm, “B”值为5mm,”C”值为10mm,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节省水口,面板和水口板的分开距离是8mm. “A” “B” “C” 水口勾针固定改善 现状: 水口钩针在面板是用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