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TE原理篇
LTE原理篇
1、3G向LTE演进驱动力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指3GPP组织推行的蜂窝技术在无线接入方面的最新演进,对应核心网的演进就是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之所以需要从3G演进到LTE,是由于近年来移动用户对高速率数据业务的要求,同时新型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快速发展,如WiMax的出现,给3G系统设备商和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LTE目标
降低时延、提高用户传输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降低运营成本:?
显著的提高峰值传输数据速率,例如下行链路达到100Mb/s,上行链路达到50Mb/s;?
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小区边缘比特速率;?
显著的提高频谱效率,例如达到3GPP R6版本的2~4倍;?
无线接入网的时延低于10ms;?
显著的降低控制面时延(从空闲态跃迁到激活态时延小于100ms(不包括寻呼时间));?
支持灵活的系统带宽配置,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带宽;
支持成对和非成对频谱;?
支持现有3G系统和非3G系统与LTE系统网络间的互连互通;?
更好的支持增强型MBMS;
系统不仅能为低速移动终端提供最优服务,并且也应支持高速移动终端,能为速度350km/h
的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
实现合理的终端复杂度、成本、功耗;
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
3、LTE网络结构
LTE/SAE网络总体架构
网络架构更趋扁平化和简单化
减少网络节点,降低系统复杂度以及传输和无线接入时延
减小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3、LTE网络结构
LTE/SAE网络结构
SGSN
MME
HSS
PCRF
Serving GW
PDN GW
BTS
BSC/PCU
NodeB
RNC
eNodeB
S2a
S1-U
S6a
Gx
S5/8
Gb
Iu
S1-MME
S12
S3
S4
S11
SGi
S9
S10
BTS
EPS (Evolved Packet System)
S6d
PDSN
BSC
SAE
A10/A11
3、LTE网络结构
SAE基本网元概述
MME
Serving Gateway
PDN Gateway
移动性管理
会话管理
用户鉴权和密钥管理
NAS层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TA LIST管理
P-GW/S-GW选择
分组路由和转发功能
IP头压缩
IDLE态终结点,下行数据缓存
E-NodeB间切换的锚点
基于用户和承载的计费
路由优化和用户漫游时QoS和计费策略实现功能
分组路由和转发
3GPP和非3GPP网络间的Anchor功能[HA功能]
UE IP地址分配,接入外部PDN的网关功能
计费和QoS策略执行功能
基于业务的计费
3、LTE网络结构
接口功能
S1接口连接eNodeB与核心网EPC。其中,S1-MME是eNodeB连接MME的控制面接口,S1-U是eNodeB连接S-GW 的用户面接口;
eNodeB间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支持数据和信令的直接传输;
S1
NAS层传输功能
寻呼
E-RAB管理功能
上下文管理过程
切换过程
位置报告
预警功能
过载功能
X2
移动性
负载管理
X2接口的建立和重启
错误管理
4、LTE关键技术
采用OFDM 技术
采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
调度和链路自适应
小区干扰控制
SON
……………..
5、OFDM简介
OFDM的由来
单载波
frequency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频分复用
OFDM的核心操作
正交性体现
在一个OFDM符号内包含多个子载波。所有的子载波都具有相同的幅值和相位,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子载波在一个OFDM符号周期内都包含整数倍个周期,而且各个相邻的子载波之间相差1个周期。
OFDM图示
OFDM技术的优势
频谱效率高
带宽扩展性强
抗多径衰落
频域调度和自适应
实现MIMO技术较为简单
6、MIMO技术简介
MIMO的定义
广义定义: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既可以来自于多个数据流,也可以来自于一个数据流的多个版本。按照这个定义,各种多天线技术都可以算作MIMO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