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解读.pptVIP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问题一 —— 为什么讲出血热? 问题二 —— 出血热是怎样的疾病? 问题三 —— 出血热怎样防治? 问题四 —— 出血热疫苗怎么样?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 “流行性出血热”一样吗?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HFRS=EHF 第一部分 为什么讲? 病情重,危害大 为什么要在西安讲? 历年西安市出血热发病情况 发病趋势 西安市疫情的演变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1956~1959年发病率波动在0.03—2.57/10万之间,呈现散发状态; 2.60年代,随着疫区的不断扩大,出血热发病数逐步增加,发病率波动在1.70—9.15/10万之间,呈现流行状态; 3.70年代,全市13个区县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出血热发病数不断增加,各年间发病率波动在8.02—88.74/10万之间 4.80年代我市出血热疫区迅速增多,发病人数急骤上升,累计发病报告42935例,发病率波动在41.02—128.11/10万之间,呈现高流行阶段,其中1984年发病人数为6937例,是我市历年来发病人数最多的一年。 5.进入90年代,随着防鼠灭鼠力度的加强,出血热疫苗的研制成功,我市的出血热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出血热发病率仍维持在7.43—55.60/10万之间。 6.2000—2009年我市出血热报告发病率波动在7.24—28.94/10万之间,其中2001-2007年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2008年、2009年出血热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2010年较2009年上升,发病率19.46/10万。 1980-2010年出血热发病周期 西安市2012年出血热发病情况 我市出血热发病在全省情况 2012年1-10月,我市病例占全省高发地区总病例数的42.1%,较2011年同期的58.2%下降了27.7%。 自2010年起,我市前十个月出血热发病连续三年递增,上升趋势同陕西省总体情况一致,但增幅较其他高发区县表现最缓。同2011年相比,我市今年病例634例,较2011年(594例)增加了6.7%。陕西省其他高发地区(包括渭南、咸阳、宝鸡)2012年病例合计871例,较2011年(427例)增加了104.0%。 传统疫区中周至和户县今年发病数较去年下降33.1%;长安和临潼病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4%;沣东新城较去年病例增加60.9%;其他非高发地区病例较去年增加21.1%。 我市不同地区本年至今发病呈现不同特征。高发区县病例构成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6.1%降至2011年的72.8%,再降至2012年的72.8%。 发病预测 我市今年除了9月发病低 于基线水平外,其余各月 均较历史10年发病平均水 平高,尤其在3月更是高 出警戒水平。进入10月发 病陡增,增幅高出基线和 警戒水平。依据十年历史 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 预测11月我市将发病372 例,疫情形势严峻。 第二部分 了解出血热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流行病学 病原学 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20nm,外有双层膜,基因为单股负性RNA,由大(L)、中(M)、小(S)三个片段组成 S基因编码核蛋白,是主要结构蛋白,感染后抗体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 M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中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生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 L基因编码RNA多聚酶 依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至少可分为13型,公认的有以下5型 Ⅰ型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野鼠型),重症较多 3-10% Ⅱ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家鼠型),轻型病例 1% Ⅲ型普马拿病毒(Puumala virus,棕背平型) Ⅳ型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田鼠型) Ⅴ型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鹿鼠型), 对人高度治病,病死率50%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坦病毒 Ⅱ型汉城病毒 HFRSV对外环境抵抗力不强,4~20℃相对稳定,不耐热、不耐酸,56℃30分钟和PH 5.0以下可灭活,对紫外线、乙醚、75%酒精、0.5%碘酊均敏感 世界上有170多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67种,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鼠、褐家鼠等 其它动物猫、狗、家兔等,感染后可从尿粪及唾液中排毒,但在流行中的意义,尚需研究 人不是主要的传染原 公认为多途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